挖掘機轟鳴、運輸車穿梭……近日,石滓鎮花房村農村土地整治項目工地上一片火熱,正在施工現場的村黨支部書記周澤民告訴記者:“該項目的實施,將改變村民生産生活條件,為接來下的産業發展、脫貧奔康打下堅實基礎。”

花房村的改變在鄰水並非個例。近年來,該縣圍繞貧困村實施了一大批農村土地整治項目,通過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田間道路工程對項目區內的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整治,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的生産生活基礎設施,促進了村民通過立體種植、土地流轉等方式實現增收。

科學謀劃開“處方”

“自從村裏實施了土地整治項目,我再也不擔心莊稼沒有好收成了。”5月3日,在興仁鎮興河村,村民包月輝走在自家田邊,一邊查看剛栽下不久的秧苗,一邊對身旁的記者説。這是興河村經過土地整治後村民們第三年種植水稻。

興仁鎮依山傍水,是典型的淺丘地形,大洪河穿鎮而過。往年一到雨季,不少土地就面臨河水倒灌、滑坡等危險,莊稼很難有個好收成。

在鄰水縣,類似興仁鎮的情況並不少見。鄰水“三山夾兩槽”的特殊地形使得區域內多數耕地坡度陡、地塊分散,溝渠等農田水利設施也不完善,農業生産受到很大限制。省土地整理中心曾對鄰水的土地等級進行核定,在14個等級中鄰水位於第10級,在全省屬於中下水準。

“基礎設施落後、生産條件差、土地撂荒嚴重、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這是全縣的土地現狀,也是造成許多貧困村無法發展的根本原因。”鄰水縣國土資源局負責人説,鄰水是農業大縣,貧困村要脫貧,村民要致富,究其根本還得靠土地。

2016年,鄰水縣開始實施農村土地整治專項扶貧項目。為了讓農業增産、農民增收,該縣通過投入大量資金平整農村土地、改造農田道路、建設農田水利,“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土壤肥、産量高”在許多貧困村成為現實,大量貧瘠和撂荒農田被重新“喚醒”。農民承包地面積增加了,耕地品質提高了,種植結構改善了,項目的實施不僅為土地流轉和實現規模化、産業化、集約化經營創造了基本條件,也為精準脫貧提供了“造血”能力。

為增強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該縣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將土地整治項目規劃佈局與全縣扶貧規劃、産業發展規劃緊密銜接。參照四川省土地整治扶貧專項計劃,組織梳理編制印發了工作計劃,安排項目業主單位主要負責人親自抓,確定專門人員具體跟進管理、對接資料資訊,把扶貧工作落實到人和具體項目。同時,派遣工作人員在設計前深入項目區實地現場踏勘,從項目區實際條件出發設計確定建設內容,設計成果在充分徵求項目,群眾意見後,結合當地群眾需求,科學設計。

因病施策治“窮根”

從柑子鎮出發,經過一條通達順暢的高等級公路,大約十分鐘車程,有一座依山而建的李子園。滿山遍野的李樹蓊鬱蔭翳,樹上成串的李子挂滿枝頭。李子樹下,休閒遊玩的市民絡繹不絕。

這兩年,柑子鎮李子園已成為鄰水現代農業的一個窗口。然而,就在兩年前,這裡只是一片雜草叢生、無人問津的荒地。

“柑子鎮李子園涉及7個村,其中岐山、桅子、金關、金鼓4個村都是貧困村。”據該鎮鎮長張堂介紹,幾年前鎮、村領導努力為這幾個貧困村引進業主,希望通過産業發展帶動貧困村民脫貧致富,但由於田塊小、不成型、土質薄弱,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缺乏,業主都不願意來。在張堂看來,土地利用率不高、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是産業發展最大的“攔路虎”。

2016年,鄰水縣國土資源局了解到柑子鎮現狀後,向上申報並成功立項柑子鎮天子村岐山村、桅子村、土地整治項目。

2017年,該項目建成驗收。“土地整治完工後,土質有改善,基礎設施也逐步完善,耕種條件更好,許多業主都看上了這片土地。”張堂説,柑子鎮並沒有將土地流轉給業主,而是依託貧困村村辦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採取土地銀行發展模式,連片規劃發展李子基地一萬畝,實現了7個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強、群眾增收致富、公司發展壯大的多贏目標。

針對不同項目村的區位條件和具體現狀,鄰水縣因地施策實施土地整治,突出建設重點,分類實施道路工程、農田水利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區位條件好、農業生産基礎條件較好的貧困村,圍繞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著重實施土地平整工程,助推産業扶貧;而對生産條件較差的村,在優先保證土地平整目標的同時,著重農村道路工程,精準實施基礎設施扶貧。

據統計,2016年以來,全縣已實施和正在實施的土地整治項目共12個,總投資10994.61萬元,總建設規模11.25余萬畝,受益群眾達10余萬人。整治後的土地發展李子、花椒、中藥材等特色種植産業約7.5萬畝,土地整治項目成為百姓脫貧奔康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