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橋鎮香爐山村9.8公里的村級公路建成通車時,村民像過節一樣奔相走告。
九龍鎮馬鹽村有了健身場、圖書室、衛生室,昔日窮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幸福村。
截至去年底,鄰水縣成功實現33個貧困村摘帽,46066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89%。變化的背後,離不開鄰水縣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幹部的努力,他們積極響應省政協“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的號召,建言見行奔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率先垂范機關幹部深入扶貧一線
去年1月初,鄰水縣脫貧攻堅大會戰動員部署會議召開。2018年,鄰水要實現全域脫貧摘帽的“軍令狀”,吹響了全縣決戰貧困、決勝小康的衝鋒號。
號角吹響,戰書下達,縣政協迅速統一思想,主動出擊,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奔小康的主戰場中。
脫貧服務成為履職重點。圍繞脫貧攻堅大會戰,縣政協常委會、主席會、各個專委會都有調研視察任務,並融入其他各項工作活動中,提交提案32件,反映社情民意25篇,撰寫11份調研視察報告,提出意見近100條。
支部活動延伸到基層。縣政協機關全體黨員幹部到觀音橋鎮大安村支部,開展“雙聯雙助”活動,結對幫扶貧困戶48戶,開展集中幫扶活動11次,為群眾辦實事120余件。
資金資源向這裡傾斜。部門協調解決一點、機關辦公經費節省一點、黨員幹部捐助一點,積極開展扶貧濟困、助學助殘等活動,協調扶貧項目12個、資金220萬元,向40余名貧困老人和貧困學生捐款10余萬元。
廣泛動員委員融入脫貧攻堅主戰場
為使政協助力脫貧攻堅大會戰活動“全面開花”,去年2月,鄰水縣政協及時印發《縣政協委員服務助推脫貧攻堅大會戰活動的實施意見》,發動25家委員企業、15個界別小組、282名政協委員融入脫貧攻堅主戰場,並列出“任務書”,排出“時間表”。
為營造濃厚的氛圍,縣政協在縣廣播電視臺、縣政協網站和微信平臺等媒體開設“我為脫貧攻堅出份力”專題專欄,報道政協委員服務助力脫貧攻堅的先進事跡。
縣政協進一步完善了委員履職考核、激勵機制,明確了以縣政協各委室、鄉鎮委員活動小組為單位,進行扶貧成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年終評先評優的重要指標,並主動和各部門、鄉鎮對接,實行動態管理,充分調動委員的履職熱情。
為動員政協委員中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致富思源,縣政協組織10多家民營企業與貧困村的生態、土地、特色産業等資源有機結合,加快貧困村脫貧致富步伐,實現了企業發展與農村受益的互利雙贏。
真抓實幹精準對接幫扶落到實處
在縣政協的號召下,委員積極性高漲,大家主動報名參與“五個一”活動,並從全縣17553戶在冊貧困人口中篩選出282戶結成“一對一”“點對點”的幫扶對子,形成了全員參與幫扶的新格局。
為此,縣政協各脫貧工作組組織委員和機關幹部,逐戶到府調查摸底,實地查看貧困戶家庭狀況,了解掌握原因,研究確定扶貧措施,制定“一戶一策”的脫貧方案。
九龍鎮馬鹽村是縣政協的扶貧點之一,縣政協主要領導多次帶領政協委員到該村調研。在了解該村致貧原因後,決定從産業幫扶入手,以“專業合作社+貧困群眾”的模式,發展核桃、柑桔、辣椒480畝。去年,馬鹽村僅辣椒一項,每人平均收入就超過1000元,全村28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目前,鄰水縣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全員參與,各方聯動,共同推進脫貧攻堅行動蔚然成風,政協委員結對幫扶率達到100%。去年以來,共組織開展捐資捐物折合人民幣200萬餘元,協調落實各類項目資金600萬餘元,為貧困村群眾做好事實事280余件,為1000余名群眾進行了免費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