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的勝利,無形中提高了國民黨政府和蔣介石本人的聲望。然而,國民黨政府在經濟上瘋狂掠奪,使國統區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國民黨政治上堅持一黨獨裁,先後製造了“一二 一”慘案、下關慘案、較場口血案和李聞慘案,召開偽國大、宣佈民盟非法,瘋狂鎮壓民主人士;軍事上積極準備,發動對解放區的軍事進攻……所有的一切,使國民黨政府民心盡失,迅速走向土崩瓦解。歷史的事實再一次雄辯地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向背從來就是決定一個政權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任何強大的政權,一旦失去民心,離覆亡也就只有一步之遙。
為什麼抗戰後一度擁有強大政治、經濟、軍事資本的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在短短四年的時間內迅速走向崩潰,不得不結束了在大陸的統治?應該説,國民黨政府長期實行專制,反民主、搞獨裁,剝奪人民的民主權利,鎮壓愛國民主運動,貪污腐化,人心喪盡,是造成國民黨兵敗大陸、退守孤島的根本原因,也是各民主黨派最終選擇響應中國共産黨“五一口號”,選擇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的重要原因。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在大陸的失敗是全方位的,從經濟到民心,從政治到軍事。
國民黨一方面通過和談拖延時間,準備內戰,另一方面不斷在東北等地挑起事端。1945年3月1日至17日,國民黨召開了六屆二中全會。會上就有人説,政協協議“等於黨國自殺”,“決不能把政權交給多黨政府”。4月1日,蔣介石在國民參政會四屆二次會議上發表的長篇演説中説:政協“在本質上不是制憲會議,政協關於政府組織的協議案,在本質上不能代替約法”。這在實際上就是公開否認政協協議。
在完成了戰略部署之後,1946年6月底,蔣介石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重點,發動了全面內戰。中國人民,包括各民主黨派的和平幻夢,被殘酷的內戰現實打破了。
內戰之初,國共雙方力量對比是有一定差距的。1947年6月蔣介石分析説:“比較敵我的實力,無論就哪一方面而言,我們都佔有絕對的優勢。軍隊的裝備,作戰的技術和經驗,共軍不如我們;尤其是空軍、戰車以及後方交通、運輸工具——火車、輪船、補給——如糧食、彈藥等,我們也比共軍豐富十倍;重要的交通據點、大都市和工礦的資源,也控制在我們手中,無論就哪一方面的實力來比較,共産黨絕對不能打敗我們。”毛澤東則説:“我們所依靠的不過是小米加步槍”。“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歷史將最後證明,這小米加步槍比蔣介石的飛機加坦克還要強些。”
到1948年中國共産黨“五一口號”發佈之前,國民黨在軍事上已呈必敗之勢,中國共産黨打倒蔣介石、統一全中國只是遲早之事。國民黨的節節敗退,固然與其軍隊內部軍政不和、軍民不和、將帥不和、友軍不和等弊病有關,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民心喪盡。在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政協會議又提供了和平可能的情況下,誰發動戰爭,誰就要失去民心,而失去民心的一方,也就註定要失敗。
(選自《讓歷史告訴未來》,主編:朱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