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媽媽帶我在山海關旅遊。

“媽媽的手老啦粗啦,你的小手還是那麼嫩那麼小。”每次見面,媽媽都要握著我的手説。

從小學到碩士,每年寒暑假媽媽都會帶我旅遊,從內蒙古到海南,從鼓浪嶼到西藏……很多個知名城市都印刻著媽媽和我的足跡。

媽媽是一位中學政治老師,她總是會很認真嚴肅地跟我説,人要活得精彩,不要只看生命的長度,還要看生命的厚度。不光要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還要用心去感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好的生活方式要借鑒。

翻開泛黃的照片,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場景總是歷歷在目。

1992年,媽媽帶著我從縣城第一次來到省城鄭州。

1992年,不到一歲的我第一次去鄭州時高燒驚厥。突然看見我翻著白眼不能動彈,把媽媽嚇壞了。那時有個船夫看到這種情況後,主動前來幫助。他帶我們搖船沿水路來到最近的醫院。媽媽後來感嘆,如果沒有那位好心船夫的幫助,我可能就沒命了。她時常説,看到別人困難時要主動幫助。你一點小小的幫助,説不定能成為別人的及時雨,甚至能幫別人撿回一條命。

2004年,媽媽帶著全家來到花果山旅遊。

2004年暑假,媽媽帶著我來到了花果山,在景點“水簾洞”旁邊,一位雜耍人手上站立著一隻小猴,只見它頭戴金箍,腋窩裏夾著一根玩具金箍棒。媽媽跟這位雜耍人商量,説能不能讓我和小猴合影,雜耍人爽快地答應。我開玩笑地問媽媽,拔它的一根猴毛,會變出猴兒來麼?我媽媽先是一怔,然後笑道:它可不是孫大聖,你千萬別嘗試拔它猴毛,別拔得它呲牙咧嘴的,然後咬你一口! 

我4歲時媽媽帶我第一次遊覽了故宮,7歲第一次在開封吃到鮮荔枝,8歲第一次看到大海,11歲第一次看到窯洞……媽媽每年帶我旅遊,早已成為習慣。媽媽説,每次旅遊回來雖然累,但是視野會更開闊、心情會更好,會給生活增添許多滋味,給人生留下很多美好回憶。

2010年,媽媽和姥姥在世博園區看望我時的合影。

上海世博會期間,我擔任世博會園區志願者。因為工作服是綠色的,遊客們親切地稱我們為“小白菜”。2010年八月十五中秋夜,我正在給遊人指路和講解,突然在人群中看到了媽媽。她怕影響我工作,還準備在我給遊客講解完之後再叫我。我又驚又喜,感動地不知如何是好。風雨交加、寒風刺骨的環境和媽媽帶來的溫暖一對比,讓我淚流滿面。

2011年春節,我帶媽媽來到泰國“蝴蝶谷”旅遊。

隨著我漸漸長大,出門旅遊從她帶著我,逐漸變成我帶著她。

2011年,媽媽得了肺病,身體素質急劇下降。我手裏握著自己當家教掙的九千元和獎學金八千元,心裏盤算著用這錢帶媽媽出國旅遊的計劃。媽媽一開始説不用我的錢,我説現在輪到我照顧你、牽著你的手去旅遊了。媽媽抱著我親了一口,眼圈紅了。

那是我第一次帶媽媽去旅遊,我牽著媽媽的手去新加坡看魚尾獅,看馬六甲海峽,在馬來西亞乘坐纜車在山林間呼吸新鮮空氣,感受馬來西亞華人過年放鞭炮、貼春聯的中國文化的魅力……看著媽媽神清氣爽、心滿意足的神情,我感到安心和值得。

碩士畢業後我選擇了記者這一行業,每次出差,我都會拍一些出差地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媽媽總是能搶到沙發,第一個在朋友圈給我點讚。飛機著陸後媽媽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問平安。有一次飛機晚點,飛機著陸後我立刻接到媽媽電話,原來她已經打了幾十次電話。

2018年春節,我帶全家到南京旅遊。

2018年春節期間,我用攢的工資帶媽媽自駕遊,牽著媽媽的手去南京、杭州等地遊玩,一路上帶媽媽做魚療,吃芡實糕,划船,觀燈展,住臨河民宿,感受江南春節氣氛。媽媽説,以後和我團聚的時間越來越少,她要把身體鍛鍊好,這樣才能在旅遊時不拖後腿。

2014年,一家人在布達拉宮的合影。

寒來暑往,冬去春來,一年又一年的歲月侵蝕了媽媽柔軟白皙的雙手,連續不斷的忙碌工作和操持家務使這雙手的角質變得堅硬,不再光滑。可是,就是這雙歷經風雨的手牽著我走過人生最需要幫扶、最需要長見識的階段,帶著我一路欣賞美麗的風景,帶著我走出泥濘,踏上坦途。我會繼續牽著媽媽的手去旅遊,就像小時候媽媽的大手牽著我的小手去旅遊一樣。在旅遊中,一起擁抱親情、體會人間真滋味。(中國網記者 郭澤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