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觀看效果更佳
2018年1月21日,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醫生為聽障兒童進行聽力測試。中國網實習記者 朱珊杉 攝 【點擊觀看組圖】
8歲的張小璐從出生那天起就從沒開口講過一句話,先天性的聽力障礙使她無法與人正常交流。來自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的離異家庭無力支付高達20多萬元的治療費用,這讓張小璐的病情拖延至今。
同縣的男孩王磊出生後聽到任何聲音都毫無反應,家人誤以為是剛滿1歲的孩子年紀尚小,長大一點聽力自然會正常。沒有想到最近卻被醫院告知孩子患有聽力障礙,如果不及時治療,未來將無法康復。
2018年1月21日,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傑為聽力障礙兒童進行篩查。中國網實習記者 朱珊杉 攝
每年新生聽力殘疾兒童3萬名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表明,我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全國殘疾人口中,0-14歲的殘疾人口為387萬。單就聽力殘疾而言,每年新生聽力殘疾兒童3萬名。近年來,青少年的聽力受損情況呈現上升趨勢。
據西和縣政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西和縣城鎮聽障殘疾有600多人,全縣有2歲至10歲聽力障礙兒童160名,所佔比例近三成。然而,由於家庭經濟情況較差及患兒家長意識不足等原因,很多聽力障礙兒童沒有及時得到治療。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張傑介紹説:“從孩子出生到六七個月,這個時期非常重要。這是一個語言快速發展的階段,孩子把聽到的聲音和大腦內資訊進行整合,將這個信號反映出來。若因為聽不見,錯過這個年齡以後再學説話,學起來 會很艱難,並且效果很差。”
2018年1月21日,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正在進行檢查的疑似聽力障礙兒童。中國網實習記者 李逸奇 攝
精準康復服務讓聽障問題早發現
我國《兒童耳及聽力保健技術規範》規定,兒童聽力篩查的年齡為0至6歲,即新生兒期聽力篩查後,將進入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在常規健康檢查的同時進行耳及聽力保健。
2016年6月2日,為加強殘疾人康復工作,普遍滿足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需求,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三部門共同制定了《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實施方案》。西和縣積極響應國家精準康復服務工作,成立精準康復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評定小組,並選擇定點精準康復服務機構,通過這些措施對全縣所有的殘疾兒童有組織地進行篩查。
西和縣殘聯理事長柳訪明對中國網記者説:“篩查工作很有必要。只有掌握了殘疾兒童底數,才能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精準康復服務。並按照將來的殘疾兒童實際需求,逐年加強篩查工作力度”。
2018年1月22日,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聽障兒童潘小明與哥哥和媽媽玩耍。中國網實習記者 李逸奇 攝
聽障治療幫扶為家庭重燃希望
近年來,隸屬全國婦聯的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圍繞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緊貼兒童成長髮展中的教育、健康等關鍵需求,不斷探索幫扶兒童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舉措。2018年1月21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組織協調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醫療專家及志願者精準扶貧醫療團隊走進甘肅省西和縣,對全縣近1300名兒童的視力及聽力進行免費篩查治療資助。
西和縣萬峽鎮潘灣村村民李麗環告訴中國網記者,兒子潘小明一齣生就被診斷為先天性聽力障礙,醫生建議儘早手術治療。但手術價格實在昂貴,家裏沒有能力負擔,只能做保守治療。
據中國網記者調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花費一般在10萬到20萬元左右,加上後期康復費用,總額高達30萬元。對這個年收入不足5萬元的家庭來説無疑是個天價。這次聽力篩查及資助項目,讓李麗環一家人重新看到了希望。
李麗環説:“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資助我們孩子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挽救了我的孩子,讓我們一家重現歡聲笑語。”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朱錫生表示:“此次篩查及治療資助將對西和縣已經建立檔案的聽障兒童進行重新檢查和確認,對已經確認的部分聽障兒童及兩個鄉鎮的適齡小學生進行拉網式篩查。對符合醫療手術的聽障、視障兒童,將在2018年春節後分批分期進行人工耳蝸植入等相關手術。篩查活動結束後,將在西和縣建立固定的兒童聽力及視力健康醫療點。”(文中未成年人為化名)
(文字/ 趙超 許志玉 策劃/ 趙超 吳佳潼 攝像(影)/吳佳潼 趙超 朱珊杉 李逸奇 剪輯/吳佳潼)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