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緝”老賴:增強法院判決威信
“執行難”是長期困擾人民法院的一個老大難問題,社會戲稱,“執行難”的判決是法律給當事人打了“白條”。法院不著力解決“執行難”,不僅影響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最終實現,而且有損法律和司法權威。
過去,由於法院在執行上缺乏有效手段,法律也對拒不執行判決的人缺乏有力懲罰措施,這讓很多“老賴”鑽了法律空子。但網際網路的發展,使任何資訊都能迅速在網上傳播。對於那些欠錢不還還玩失蹤的“老賴”來説,這並非好事兒。辦案民警在工作實踐中發現,只要將“老賴”相關資訊發佈到網上,“老賴”行蹤很容易就被廣大網民爆料出來了。網路可以24小時地把不誠信人員的資訊,最大範圍地公示出去,構成了強大威懾力,並以此確保那些客觀上能夠執行的案件得到儘快執行。
2017年9月23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法官在開封市執行河南供水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債務糾紛拒不履行案件。該公司兩名負責人被法院執行局法官依法予以強制拘留。
為促進社會形成“講誠信守法律處處方便,拒執行逃義務寸步難行”的風尚,中國法院網自2007年11月1日起開通網上執行曝光平臺,選擇一些久拖未執的執行難案件,對案件中的被執行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進行網路曝光。
各級人民法院執行機構將自己久拖不決的案件資訊,通過法院資訊渠道傳遞給該網;拿到生效判決但始終沒有拿到判決款項的市民,可以手持法院生效判決書、法院受理執行通知書文件,通過電子郵件和熱線電話提交申請。為保證資訊的準確性,中國法院網的工作人員在向法院核實後,如案件執行情況屬實,即可享受免費刊登。
同時,對合作對象誠信情況有懷疑的人員,也可以登錄該網站查詢老賴資訊。
因欠錢不還,家住南寧市江南區的被執行人李某不僅失去了好朋友,還被昔日老友懸賞,而這懸賞資訊不僅推送到了他手機上,親朋好友也都知其被懸賞的事實。2017年12月11日,羞愧難當的被執行人李某在執行法官的協調下,終於與申請執行人言歸於好,其懸賞資訊也得以撤回。
經過十年的實踐證明,網路“通緝“對解決執行問題具有巨大的作用。它使“老賴”無所遁形,不得不“主動”履行判決,類似李某這種情況的案件,已不勝枚舉。
通緝“老賴”,不僅加強了對法院執行工作的監督,也增強了法院判決的威信。以往,一些案件長期得不到執行,有客觀原因,也存在一些執行法官不盡心盡責,甚至徇私舞弊的現象。網站幫助執行人直接刊登“老賴”資訊,可以杜絕個別法官的私心雜念,也可督促法官更盡心地履行職責。
(文字:胡永平 圖片均來自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