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笑聲不斷;通村公路蜿蜒盤旋在美麗的鄉村之間;碩大的臍橙挂滿枝頭……初冬時節,走進鄰水縣石滓鎮貧困村採訪,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近年來,石滓鎮幹部群眾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硬仗中,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交通基礎建設、發展特色産業等精準扶貧措施,成為全縣精準脫貧的典範。目前,該鎮中城寨村、曬金村已順利摘掉“貧困帽”,花房村全面達到脫貧摘帽標準。 易地安居挪“窮窩”

11月28日,石滓鎮花房村3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人來車往,熱鬧非凡。

“這房子還滿意吧?希望大家以後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石滓鎮黨委書記劉宇一行人走進村民劉竹華家裏,了解搬家的情況,送上溫馨的祝福。

“全靠黨的政策好,讓我們一家人住進了新房。”劉竹華説,以前一家五口人住的房屋不足50平方米,年久失修,透風又漏雨,住上寬敞的房子是全家人一直以來的夢想。如今,政府幫她實現了這個夢想。

“對於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條件的村民,我們按照每人25平方米的標準,保證搬遷的村民住得舒適。”劉宇介紹,花房村3組安置點的17戶村民已經入住15戶,還有2戶正在搬遷中。全鎮易地扶貧搬遷的57戶貧困戶,大部分都已經搬進新家,解決了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 交通建設謀出路

從石滓鎮出發,沿通村公路驅車10幾分鐘,就到了中城寨村。4.5米寬的硬化公路依山而建,摩托車、小車、貨車在路上來來往往。

“以前去石滓鎮只有一條機耕道,車輛無法通過,趕場走路需要兩個多小時。”望著眼前的通村公路,中城寨村村主任胡建清説,路不好,不僅村民生産的農副産品賣不出去,去鎮上買點日常生活用品都很困難,“交通不便,資訊閉塞,經濟落後,貧窮成為中城寨的代名詞。”

為改變現狀,2014年4月,該村整合資金800萬餘元,開工建設全長18公里多的通村公路,並把村裏原有的路面由4.5米擴寬到6米,打造成鄉村旅遊通道。

2015年8月,中城寨村通村公路全面通車,解決了全村脫貧致富的“瓶頸”,村民生産的水果、蔬菜等農産品不僅賣到了縣城,還通過鄰墊快速通道銷往重慶。

“精準扶貧,交通先行。”一直以來,該鎮秉承這個理念,不斷加快交通建設步伐,解決了貧困村群眾“出行難、銷售難、致富難”的問題。目前,全鎮已完成貧困村道路硬化52公里,便民路建設16.3公里,泥結石路建設9.8公里。産業扶貧鼓錢包

“我主要在果園做日常修枝、鋤草、培土,一個月能掙1500元工資。”11月28日,曬金村3組貧困戶包月六一邊鋤草,一邊告訴記者,“流轉土地有租金收入,在這兒務工有工資收入,生活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包月六務工的地方是曬金村的金岩坡生態農莊。業主包中勇於2014年返鄉創業,以每畝400元的價格流轉曬金村土地500余畝,栽種柑橘、葡萄、獼猴桃、梨子等。同時,養殖土雞、野雞、野香豬。目前,在農莊長期務工的村民有5人,忙的時候有三四十人。

“産業發展是脫貧的立足點。”劉宇認為,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只有把工作重點放在特色産業培育上,才能不斷拓寬貧困戶的增收途徑,讓越來越多貧困戶的錢包鼓起來。

經過不懈努力,如今,曬金村發展生態農莊500余畝、水産養殖50余畝;中城寨村發展車厘子、獼猴桃、黃花梨、紅脆李等水果種植基地1100余畝;花房村建成明月山中藥材種植基地,完成瓜蔞、丹參、黃精等藥材種植500畝,引進業主發展蜂糖李800畝。

此外,該鎮不斷強化産業扶持投入,改善基礎設施,注重貧困戶技能培訓,採用“業主+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鼓勵貧困戶以土地、技術入股,年終按股份分紅,不斷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徹底拔掉“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