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工業園區是2006年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是重慶市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形成了水坪、蘇家、烏楊三大組團,建成面積8平方公里(其中:烏楊組團6平方公里,蘇家組團1.1平方公里、水坪組團0.9平方公里),入駐海螺水泥、天地藥業、特瑞鋰電、長帆新能源汽車、鮮果集橙汁等工業企業75家,工業總産值125億元,入庫稅金4億元,安置就業人員8500余人。

為貫徹落實重慶市第四次、五次黨代會和忠縣縣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忠縣立足“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戰略定位,轉變發展思路,調整總體規劃,將工業園區發展重心調整至烏楊組團,並以之為基礎和核心,依託烏楊街道,著力打造産城融合、功能配套的烏楊新區。

烏楊新區是忠縣大力實施“雙特戰略”(特色産業、特色城市發展戰略)、奮力打造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窗口,是全縣特色工業發展“主戰場”和産城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8平方公里,商住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4.5平方公里,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2平方公里,綠地與廣場用地1.5平方公里),重點培育發展醫藥、鋰電、裝備製造、資源加工四大特色産業集群,致力於建設功能齊備、産業集群、總部集聚、生態宜居的現代化産業新城。計劃到2021年,新區建成區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入駐企業達到160家以上,工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四大産業集中度達到70%以上,産值突破700億元,入庫稅金超過15億元,安置就業人員2萬人,建成全國一流柑橘加工基地、全市最大的鋰電新材料生産基地、渝東北最大的醫藥産業基地。到2025年,烏楊新區16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容納10萬人。

相比周邊一些區縣而言,忠縣有著較多的工業用地和良好的用地條件,這是優勢,更有利於承接企業入駐。因此要加快推進烏楊新區建設,提升承載能力:一要快速擴大新區規模。在規劃上,按照“企業集中佈局、産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思路,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規劃“多規合一”。在開發上,新區管委會、通瑞公司、烏楊鎮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加快徵地拆遷、場平等前期工作,完善新區基礎設施,快速拉開新區框架。在産業佈局上,要根據資源稟賦和現有基礎,圍繞醫藥、鋰電、裝備製造、資源加工四大主導産業基地建設,增強産業關聯度,形成集聚效應。這裡特別強調,因土地指標、污染治理、産業集聚等原因,今後除極個別就地取材、農産品初加工且沒有污染等符合當地實際的工業項目外,鄉鎮不再佈局工業項目。在功能完善上,重點抓好水、電、氣、路、標準廠房、安置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周邊環境整治,為企業入駐創造良好條件。堅持以産促城、以産興城、産城融合,加快建設金融、物流、資訊、科技等生産性服務設施和餐飲住宿、休閒娛樂、文化教育、衛生保健等生活服務設施,提高新區宜居宜業水準。

二要抓好入區項目建設。要強化“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意識,集中各類資源要素,加快推進入區項目建設。要牢固樹立工期意識,在嚴守安全生産、生態環保兩條紅線基礎上,科學合理確定項目工期,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産。要牢固樹立現場意識,縣領導要帶頭經常深入項目施工現場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建立重點項目例會制度,每月聽取、分析、研究、部署重點項目推進工作,解決共性問題,破解個性問題,督查項目進度,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三要增強新區發展活力。理順新區運作體制,新區管委會和通瑞公司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統籌協調、高效運作。探索建立新區與部門協調聯動、集中指導、並聯審批等機制,定期研究新區重大決策,協調解決新區重大問題。建立首問首接、一次性告知等工作制度,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