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位於重慶市中部,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東臨萬州區,南連石柱縣,西接墊江、豐都縣,北壤梁平區,幅員面積2187平方公里,東西長66.45公里,南北寬60.15公里,地形以丘陵為主。全縣共轄4個街道25個鄉鎮,301個行政村和67個社區居委,總人口100萬,是三峽庫區重點移民搬遷縣。縣委、縣政府駐地忠州街道中博大道2號。縣城依山傍水,獨具島城風貌,是三峽庫區唯一留存的半淹縣城。

歷史沿革

忠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巴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有2300年的文獻記載史,周朝為巴國地,秦屬巴郡,漢置臨江縣,西魏設臨州,唐貞觀八年為紀念州人巴蔓子“刎首留城”和嚴顏“寧當斷頭將軍、不做投降將軍”之壯舉,唐太宗賜名忠州,清雍正十二年升為直隸州,民國二年(1913年)設忠縣至今。白居易、黃庭堅曾譽忠縣為“巫峽中心郡”、“三峽名郡”,歷史上涌現了巴蔓子、嚴顏、秦良玉等一大批忠臣良將,唐代“四賢”白居易、陸贄、李吉甫、劉晏先後為官忠州,以忠義、忠勇、忠誠、忠孝、忠信為內涵的“忠文化”享譽華夏。

縣域資源

忠縣自然資源豐富,土地幅員面積2187平方公里,其中,農用地1671平方公里,建設用地322.5平方公里。共有天然氣、煤、岩鹽、石灰岩、硫磺、石膏、砂岩、高嶺土等礦産資源18種,現已探明天然氣儲量500億立方米,岩鹽儲量23億噸,石灰石儲量44億立方米,石灰岩1.2萬立方米,石材5億立方米。活立木蓄積量550萬立方米,森林面積1093.5平方公里,覆蓋率50%。境內溪河眾多,縱橫分佈,㽏井河、汝溪河等集雨面積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8條,涉及河道總長488公里。因盛産柑橘,被稱為“中國柑橘城”。境內擁有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寶寨,全國兩座白居易祠廟之一的白公祠,堪稱“中華一絕”的漢闕,“江中仙島”皇華城,國家級森林公園天池山,“三峽橘海”等文化旅遊資源,是全國66個文化旅遊大縣之一。

戰略區位

忠縣距江北國際機場170公里,距萬州機場80公里,距石柱高鐵站30公里。88公里長江黃金水道橫貫縣境,境內G50滬渝、G69銀百、G55張南3條高速公路已形成“大”字型高速路網,規劃建設的渝西高鐵、黔忠廣、沿江3條鐵路幹線交匯於此。長江上游萬噸級深水良港新生港建成後,向東實現江海直達,改變江海聯運模式,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向西通過黔忠廣、渝新歐鐵路直達歐洲,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新節點。

特色工業

擁有市級特色工業園區——忠縣工業園區,現有面積7平方公里(規劃12平方公里)。近年來,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的思路,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先後引進中國海洋石油、安徽海螺水泥、大唐電信、陽光電源等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投資忠縣,聚集帶動了天地藥業、巨琪制藥、特瑞鋰電、長帆新能源汽車、雲河水輪機、派森百橙汁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發展壯大,初步形成了醫藥、鋰電、裝備製造、特色資源加工四大支柱産業,2016年實現工業總産值328億元,同比增長11.4%,工業經濟逐漸成為發展的骨幹支撐力量。

效益農業

忠縣是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首批農村産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初步構建起柑橘、筍竹、生豬等特色效益農業體系。柑橘已構建起 “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的産加銷研學旅完整産業鏈,目前已建成柑橘標準化基地果園35萬畝,産量28.53萬噸,年産值27億元,擁有國家柑橘技術中心,當前正有序推進“柑橘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柑橘交易中心即將上線運作。全縣擁有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3個、國家級農業品牌和重慶名牌産品28個,“派森百非濃縮還原(NFC)橙汁”獲評中國馳名商標。

第三産業

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立足本地文化生態資源,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商貿物流業和特色服務業,全縣共有星級賓館5家,金融機構29家,大型商場6家,電商服務站點270個,是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電子商務示範縣。依託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打造三峽港灣國際旅遊度假區,大型山水實景演藝《烽煙三國》已成為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重點旅遊目的地。石寶寨景區聞名中外。白公祠是人文學者探訪的熱門景點。鄉村旅遊實現快速發展。2016年,全縣累計接待遊客35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4.49億元、同比增長13.6%。

城市發展

立足縣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的“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戰略定位,按照“一江兩岸三片區”城市規劃,加快推進烏楊新區、臨港新城建設,積極推進忠州老城改造,全力打造40平方公里、40萬人的“詩意山水·活力港城”特色中等城市。突出“特色工業發展主戰場、産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功能定位,開發建設16平方公里烏楊新區,主要佈局醫藥、鋰電、裝備製造、特色資源加工等四大産業集群。突出“臨港産業聚集區、高端宜居住宅區”功能定位,開發建設12平方公里臨港新城,按照“前港中倉後園”佈局,建設萬噸級泊位14個、年吞吐量1500萬噸,重點發展臨港物流、臨港工業和臨港特色服務業,推進港産城融合發展。突出“商貿服務業集聚區、歷史文化核心區”功能定位,改造忠州老城區,堅持規劃先行,實施棚戶區改造,優化城市設計,修復開發老城建築,塑造特色城市風貌。目前,縣城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里,全縣城鎮化率達41.59%,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0.93平方米,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9295元。

社會民生

全縣現有各類學校236所(普通小學99所、普通中學27所、職業中學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師生13萬餘人,高考上線率連續多年位居渝東北片區前茅。共有各類衛生機構895個,擁有衛生機構床位3286張,衛生從業人員4000余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100%,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96%,是全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現有公共圖書館1所,鄉鎮綜合文化站29個,農家書屋337個,忠州博物館即將建成。全縣行政村通暢率、撤並村通達率均達100%,行政村實現光纖全覆蓋,擁有水庫100座、山坪塘6845口,居民集中供水率82%,自來水普及率78%。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稱號,是全市移民大縣、信訪小縣。先後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城區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長江幹流忠縣段及主要次級河流水質達到水域功能要求,城區、鄉鎮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為100%、87.2%,城區、鄉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96%、86%,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達到66%。2015年2月榮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先後涌現出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4名、重慶市道德模範5名、“中國好人”9名、“重慶好人”43名,被媒體譽為“産生道德模範的良田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