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10月13日訊(記者 胡永平)6月28日上午,近百名執法幹警和法官乘坐二十多輛警車,從法院的大門魚貫而出。這是蘭山區法院準備強制執行18起涉民生、涉金融案件現場。國內多家中央級、省級媒體隨行直播。這也是蘭山區法院繼2017年初“春雷”專項執行行動後的第二次執行行動。
其中有一位婦女在拿到苦盼已久的10萬元執行款後,百感交集,嚎啕大哭,最後暈倒在現場,令大家為之動容……本次集中執行活動涉及案件標的額490萬元,最終拘傳、拘留被執行人12人,扣押車輛1台,清理交付房屋1套,搜查被執行人經營場所1處,2名被執行人懾于執行威力履行了相關義務。
最高法統計數據顯示,僅2016年全國法院共受理執行案件 529.2萬件,執結507.9萬件,同比分別上升24.2%和33.7%,實際執行到位金額據初步統計超過1萬億元。
中央定調 最高法承諾三年基本解決“執行難”
執行難問題是制約人民法院工作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關注執行工作,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切實解決執行難。為此,最高法下決心徹底破解執行難這一歷史難題。在2016年兩會上,最高院院長周強對外承諾,要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
2016年6月27日,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同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該《意見》,明確提出將基本解決執行難作為建設目標。
2016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同志親自出席全國法院執行工作會議並作重要講話,強調全力解決執行難,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法制尊嚴,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作出新貢獻。
隨後,全國各省區市出臺綜合治理執行難的規範性文件,一些省市黨委還專門成立基本解決執行難領導小組。在中央和各地共同努力下,黨委領導、政法委協調、人大監督、政府支援、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大格局初步形成。
破解執行難 給“老賴”織就“天羅地網”
最高法還研究通過了《關於落實“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的工作綱要》。《工作綱要》明確提出了基本解決執行難的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指出了實現目標的基本路徑,為指導全國法院更好地開展執行工作、確保打贏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硬仗提供了行動綱領。
為破解查人找物難題,最高法院大力推進覆蓋全國的網路執行查控系統建設,全面梳理掌握財産資訊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通過與這些部門、單位網路連接、統一技術標準,實現了數據共用。
目前,該系統已與3600多家銀行,以及公安部、交通部、工商總局、人民銀行等單位實現聯網,可以查詢被執行人全國範圍內的開戶行資訊、存款資訊、車輛資訊、出入境證件資訊、支付寶賬戶財産資訊等14類18項資訊,基本實現了對主要財産形式的“一網打盡”。
如今,全國所有3523家法院都能使用該系統。比如,甘肅法院執行人員在自己辦公室就可以查詢到當事人在河南省有關鄉鎮信用社的存款情況,幾分鐘就實現凍結,甚至扣劃……
最高法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31日,全國法院利用網路查控系統共查詢案件3108萬餘件、凍結1367.44億元,查詢到車輛2388.92萬輛、證券435.61億股、漁船和船舶21.23萬艘、網際網路銀行存款12.91億元。
建“老賴”黑名單 1000多萬人次被限乘飛機和高鐵
最高法還推出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聯合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對納入失信名單的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不斷壓縮被執行人的生存空間,讓失信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迫使其主動履行義務。
去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還與國家發改委等44家單位聯合簽署了《關於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推出8大類55項懲戒措施。去年6月,中央深改組討論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9月由中辦、國辦正式印發。《意見》規定了11類37項懲戒措施,涉及出行、旅遊、投資、置業、消費、金融、網路等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還包括限制擔任公職、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
截至今年8月31日,全國法院共限制799萬人次購買機票,313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限制失信人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及高管7.1萬人。
同時,各地法院也嘗試用各種形式對失信人進行曝光。把黑名單推送到“信用中國”網站,這部分資訊已成為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10%以上的失信被執行人因此而自動履行義務、或與申請執行人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失信聯合懲戒得到了黨中央高度肯定、社會各界廣泛讚譽和人民群眾普遍認同,成為我國社會誠信建設領域的示範樣本,創新了國家治理模式,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
全面推行“網路司法拍賣” 解決財産變現難題
在法院查控到的被執行人財産中,約60%的財産需要通過評估拍賣變現。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情況下,財産變現日漸困難,成為執行難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傳統的現場拍賣方式,由於各類資訊公開不充分等原因,往往導致成交率較低,成交價不高。
最高法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專門出臺網拍司法解釋,從今年1月1日開始,全國法院全面推行網路司法拍賣。僅以淘寶網一家網站為例,截至今年8月30日,共計拍賣近48萬次,拍賣標的物24萬件,成交額3300億元,平均成交率達到90.66%,溢價率達到72.63%,為當事人節省的佣金達到了101億元。
與此同時,網路司法拍賣覆蓋的種類也非常廣泛,小到手機、耳環,大到大型船舶、房地産,甚至還有鮮魚活豬……從成交價來看,有高達4億多的土地使用權,也有低至6元錢的茶葉罐……最高法有關負責人説:“這在傳統拍賣中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該負責人還介紹,與傳統拍賣相比,網拍的成交率、溢價率成倍增長,流拍率、降價率和拍賣成本明顯下降,形成“兩升三降”的良好態勢。
以浙江、江蘇等省份為例,網拍運作4年多來,違法違紀實現了“零投訴”。江蘇、河南還在全省推行網拍按揭貸款制度,解決競拍人一次性付款難題,有效增加了成交率。
“網拍的公開透明度也比過去顯著提高,有效去除了權力尋租空間,徹底斬斷了利益鏈條,對形成公開、公平、公正、廉潔的執法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外,最高法還不斷加大執行規範化建設,密集出臺司法解釋、規範性文件,完善規範體系。據統計,2016年最高法先後出臺了近十個涉執行的司法解釋、規範性文件,是有史以來最密集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