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模範檢察官、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第六屆感動內蒙古人物、2017年度群眾最喜愛的人民檢察官……潘志榮説:“榮譽背後,是鼓勵和鞭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將不負重托,繼續工作在最基礎的檢察室崗位上,儘自己一點微薄之力。”
中國網新聞10月13日訊(記者 胡永平)他紮根祖國北疆草原30年,踏遍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走遍全旗77個嘎查和行政村,巡訪過980多個牧場點與3400多戶農牧民;他刻苦研讀,虛心請教,從一個“漢鴨子”成為地道的“蒙漢通”。
他熟練運用蒙文蒙語為蒙古族兄弟釋法説理,而且對牧民是有求必應,被大夥親切稱為“一叫通”;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工作在基層農牧區,化解矛盾糾紛近百起,被牧民群眾親切稱為“遊牧檢察官”。
他就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茂旗人民檢察院一名漢族檢察官——潘志榮。上月,他又被評為群眾最喜歡的基層檢察官。
他是牧民心中的好“安達”
達茂旗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鄉,條件艱苦,氣候惡劣。潘志榮不是沒有機會調回市區工作,家人不是沒有勸他換一換工作環境,但他依然執著地選擇堅守。和他同批入院的老同事,有不少人已經走上領導崗位,但潘志榮從不攀比。他常説:“我是一名共産黨員,就應該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去,哪最需要我,我就去哪。”
潘志榮篤信“腳上的泥越多,離牧民們的心就越近”。從城鎮到鄉村,從農區到牧區,從一個檢察室再到另一個檢察室,潘志榮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噹噹。
冬季的草原,進入農閒時節,一些農牧民開始“貓冬”,而潘志榮卻更加忙碌。潘志榮説,農閒正是普法時。走牧點進氈房、進村入戶“串親戚”,不論走到哪,他的包裏都裝滿普法手冊、檢察職能宣傳冊、警示教育手冊等資料。
為方便服務農牧民群眾,他專門製作發放了5000多張蒙漢雙語“檢民聯繫卡”,始終兌現24小時不關手機的承諾,被群眾稱為“一叫通”。他每年接到農牧民訴求電話近200次,次次均細心答覆。他心裏時刻記挂著群眾,手機裏保存著320多個鄉親的電話,經常通話問候他們,嘮嘮家常。
他把牧民當成自己的親人,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想盡辦法為他們排憂解難,牧民也視他為心中的好“安達”。
多年來,潘志榮走訪基層巡訪、辦案都是自帶伙食,即使在農牧民朋友家裏吃頓飯,他也堅持按標準付餐費,時刻維護檢察官良好形象。潘志榮坦言,出名後最大的煩惱就是説情求情的人多了,讓幫忙打聽案情的人多了。但“相比于得罪人,我更怕玷污了胸前的檢徽,怕辱沒了共産黨員的名聲!”
他是邊疆檢察的“蒙漢通”
初到草地,潘志榮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旱鴨子”,對蒙語一竅不通。他深知要想開展好工作,學好蒙語是他必須要闖的首關。通過自己勤學苦練,他很快就能説一口流利的蒙語。如今的潘志榮,已成為蒙漢兼通的雙語訴訟專家型人才,不僅活躍在區內外的蒙漢雙語培訓講臺,還帶動培養了一批雙語訴訟業務骨幹。
每天清晨六點,只要潘志榮沒有外出辦案或走訪,達茂旗檢察院的樓道裏,就會傳出他用蒙語高聲朗讀報紙的聲音。這是潘志榮練習蒙語的一種方式,至今已堅持20多年。一本快要被翻爛的《蒙漢字典》,他總是帶在身邊,隨時拿出來翻看。
“蒙語是打開與蒙古族兄弟姐妹溝通交流之門的一把鑰匙。學不好蒙語,工作沒法幹!”在服務群眾時,潘志榮用流利的蒙語和牧民們交流,很快拉近了距離;在調查取證時,他用蒙語和當事人溝通,總能挖掘到有價值的線索;在庭審現場,他用蒙語指控犯罪,被告人往往更願意認罪伏法,覺得他説的是“聽得懂的法律”。有當地幹部開玩笑説,潘志榮的蒙文寫得比漢字好,蒙語説得比普通話溜。
另外,他還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呼聲,撰寫了9萬多字的《民情日記》,成為檢察工作和群眾工作的“晴雨錶”。
草原上的正義守望者
從檢30年來,潘志榮認真履行檢察職責,嚴格把好司法公正最後一道防線,辦理各類案件610余件,無一錯案。
從2008年開始,為保護草原生態,全旗開始圍封禁牧,國家和地方財政對牧民的補貼資金高達上億元。2013年,潘志榮在安明鎮走訪牧戶時了解到,當地草場補貼款並沒有如數發放到牧民手中。潘志榮和同事們迅速展開調查,很快查明該鎮牧業幹事張某貪污草場補貼款的事實,最終對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案件辦得很順利,但壓在潘志榮心中的石頭卻始終沒有放下。“為什麼一個牧業幹事可以輕而易舉地侵吞補貼款?只有及時堵住制度漏洞,才能徹底杜絕此類案件的發生”。潘志榮有了新打算,在他的推動下,達茂旗建立了惠民項目資金數據庫,對資金下撥使用全程監督,不但增強了預防職務犯罪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確保了近10億專項資金及時安全發放到農牧民群眾手中。
一次走訪中,一位村民悄悄向潘志榮反映,鄉里有幹部以村民名義套取國家補助款,你們檢察院敢不敢管?他聽後説:“為啥不敢?當然要管。”根據村民提供的線索,潘志榮和同事們勘查走訪、了解情況、蒐集證據。終於在從信用社調取取款記錄時,潘某的名字浮出水面,潘志榮發現他還在同一天多次在幾張不同的卡上取錢。
經初查發現,潘某利用在烏克鎮從事民政管理工作的便利條件,在發放五保戶救濟金過程中,分別從8個村民的救濟金中取出現金167萬元。最終潘某因涉嫌貪污犯罪被法院作出有罪判決。
潘志榮自嘲,沒有辦過轟轟烈烈的大案要案。但他紮根牧區,主動到農牧民家尋訪蒐集線索,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給草原牧民普法,為群眾辦實事,在當地群眾中有著很高的口碑和威望。
2014年,潘志榮接手了一起非法佔用農用地案件:兩位牧民私自在自家承包的150多畝草場上種了葵花和玉米。潘志榮趕到現場,看到大片草場被破壞,除了痛心,考慮更多的是用什麼方法既能辦好此案,又能給牧民上一堂普法課,提高牧民對草場的保護意識。
在潘志榮的建議下,一個有30多名牧民代表、人大代表參加旁聽的“草原法庭”開庭了。庭審現場被搬到案發地,這在草原上還是頭一回。消息傳開,十里八鄉的牧民們騎著馬、開著車趕到現場旁聽。
庭審結束後,牧民們圍著潘志榮問這問那。潘志榮和牧民們圍坐在草地上,用蒙語又為大家把這個案子裏裏外外講了個透。“從來沒見過庭審是什麼樣,從來沒聽過檢察官這樣説案講法。這回知道了,可不敢隨意破壞草場,那可是犯法的。”牧民們説。
2015年8月,潘志榮在巡訪中,接到那仁寶力格嘎查牧民們的實名舉報,反映嘎查書記朝某擅自將集體草場轉移到自己兒子名下,套取國家禁牧補貼款,還把草場用圍欄圍了起來,牲畜飲水的唯一水源也被圍在裏面,生産生活都受到極大的影響。
在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後,牧民群眾表示要陳情。潘志榮得知後立即請示並建議成立專案組,迅速開展調查。連續奔走五天,往返幾百公里,走訪了20多戶牧民調查取證,潘志榮把問題查得水落石出。
原來,嘎查書記朝某以第二輪草場承包時不慎遺漏部分牧民為由,偽造了機動草場遺漏問題處理意見和牧民代表大會會議紀要,將1800多畝機動草場轉移登記在自己兒子名下,套取國家禁牧補貼款4萬多元。2015年9月,該院依法對朝某立案偵查,並對其刑事拘留。
消息傳開,那仁寶力格嘎查的牧民們奔相走告,歡呼雀躍。有位牧民緊緊握著老潘的手,眼睛裏閃著淚,説:“你們就是我們老百姓的主心骨,我相信法律、我相信法律還是很公正的!”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牧民們説,潘主任的好事就像天上星星,數也數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