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下午,遼寧網路媒體行記者走進阜新市彰武縣阿爾鄉北甸子村,探訪該地防風固沙情況。圖為董福財當年進行防風固沙工作時使用過的工具。中國網記者 吳佳潼 攝

百倍堅韌築路夢

造林治沙初見成效後,董福財沒有鬆懈下來,他開始考慮修路。北甸子村離阿爾鄉鎮只有6公里,但在十幾年前只有一條土路,汽車很難通行,進出物資大多靠馬車運輸。所以在第一時間,他想到了修路。

2002年秋,經過多次爭取,阿爾鄉鎮通往北甸子村6公里村級公路正式立項,但施工方實地考察後,認為北甸子村沙土多,路基太軟,不符合修路標準,不能施工。要夯出硬土地基,首先要搬走那100多米高的沙丘,填平那一大片水泡子,然後再用實土和石頭把路基墊起來。

當時,村裏的積蓄並不足以承擔這樣“移山填海”的工程,董福財就帶領村民自發施工。2個月後,施工方再來考察時已經達到了施工要求。2003年,修路工程正式啟動;當年8月,這條路全線貫通,村民從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一心為民致富夢

生態改善了,交通便利了,北甸子村人脫貧致富的心情格外熱情,步伐越來越快。作為致富的“帶頭人”,董福財結合北甸子原有産業優勢,幫助村民跑貸款、賣糧食、搞養殖,帶著全村人民把致富道路越走越寬。

為保護得來不易的治沙成果,董福財説服村民將牲畜養殖方式由“散養”轉變為“圈養”,組織村民建起養殖示範小區,使肉牛、肉羊養殖成為北甸子村致富的拳頭項目。

“沙子固定住了,土地産量上來了,村民經濟收入提高了,生活水準也改善了,大家都特別高興。”陳其華説。

2017年9月21日下午,遼寧網路媒體行記者走進阜新市彰武縣阿爾鄉北甸子村,探訪該地防風固沙情況。圖為文藝家筆下和媒體人眼中的“治沙書記”董福財。中國網記者 吳佳潼 攝

20年愚公志終將碧血換青山

沙子治了,路修通了,村民富了,董福財卻積勞成疾。2014年11月,董福財被檢查出肝癌晚期,2015年3月醫治無效去世。

他用青春、智慧和毅力鎖定流沙,將一生交給治沙事業,使昔日風沙漫漫的荒涼之地變成了鬱鬱蔥蔥的森林寶地。被譽為“治沙書記”、“最美基層幹部”。

現如今,北甸子村的森林覆蓋率達到48%,全村2014年的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9700多元,較2000年時增加近8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