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石

棋盤石

 棋盤石位於巴岳山天燈石景核心區,登山步道行至山半可達,高有10米,頂部大,底部小,形如巨大竹筍倒生於絕壁之間,四壁懸空,相傳為當年張三丰與楊禪對弈之處。而今,這巨石上仍有兩把石凳、一張石桌、一副殘局。

傳説張三丰與楊禪棋藝相當,難分伯仲,然張三丰求勝心切,定要一決雌雄。那日清晨,紫霧飄逸,飛鳥歡叫,松濤轟鳴。兩仙人峨冠博帶,正襟危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難解難分。焦灼之時,均深思熟慮,不敢輕舉妄動,舉起茶杯,品茗提神。揭開茶蓋,滿山飄香,確為仙茶。一打柴少年,循香而來,猛一抬頭,見兩位老叟懸石而坐,驚叫一聲:“老翁,當心!”話音末落,兩仙化為青煙飛走。少年好奇,爬上石頂,見茶杯玲瓏可愛,遂想,杯子於此,易被山風吹落,不如帶走,日後還于仙翁爺爺。自此之後,兩神仙見面均曰:“若非那孩童大驚小怪,我定為勝者。”

 

天燈石

天燈石位於巴岳山天燈石核心景區香爐峰頂,是巴岳山最高峰,狀如龍頭雄踞山巔,海拔778米,外臨絕岩,天燈石是在千萬年前的地質構造作用下,岩石發生升降運動,裂斜形成的砂岩石柱。天燈石下有洞若窟,窟壁刻有神佛像,部分尤存。東面岩壁上刊題由前清翰林、太原府知府吳鴻恩手書的“真武山”三大字。天燈石高約6.5米,橫向寬4米,縱向寬2米,相傳明代名家張三丰曾在其上焚香禮鬥,亦有僧人在其上豎桿點燈,數十里外可見,故名“天燈石”。巨石頂端平坦如掌,能容納十余人,臥石之上,晴空俯瞰,景色壯觀:層層梯田,如帶似螺;農舍炊煙,若雲似霧,田園山水,相映成趣,遊目而馳,數十里絕。天燈石北面是懸岩深壑,有被稱為“九倒拐”的登山古道。區人張佐周歌曰:“我來登臨到絕頂,放開眼界入霄煙,寶鼎、龍遊覽無余,縉雲、波侖誰與等”。1985年被評定為區級文物。

巨石底部有一洞貫穿南北,這是孝子洞。忠孝賢良者過此洞順利無阻;姦逆歹毒者若想爬過,將進退兩難,卡在其間。攀上天燈石,流雲展翅,雄風入懷,眺望山脈走勢,峰巒起伏,宛若一條翻滾起舞的巨龍,此時,就明白了巴岳山景區取名“巴岳遊龍”的原因了。

天生橋

天生橋位於巴岳山天燈石景區中下部,黃桷門內青山如屏,松濤陣陣,沿青石古道爬上山埡,隨靜廣寺上行,兩崖懸立,一石橫跨,首尾相連。長約13.5米,寬約1.3米,稱“天生橋”。

橋面險要懸浮,橋下潺潺清流,為巴岳風光一處盛景。小道窄細,仿佛風吹即飄,瀕臨深谷,又似一獨木橫架峰巒。山風乍起,掀起縷縷流嵐,嫋嫋飛升。樹枝晃蕩,“轟轟”聲起,天生橋飄搖生姿,頓生乘風駕雲之感。

 孝子洞

孝子洞為天燈石景區天燈石下一洞。孝子洞貫穿南北,似圓形,直徑約0.3米,相傳古時能穿其洞者為孝,不能過者為姦邪,故以此名。

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中曾寫道“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洞北岩壁有黑、褚二色石層,石層間木紋、樹皮、樹枝清晰可見,亦有木化石藏于其間,至此猜想此地曾有劇烈造山運動。孝子洞的存在為警醒世人在繁華時代保持本心,似一曲清音長留心間,沁人心脾。

飛來石

 飛來石位於巴岳山天燈石景區,沿巴岳寺小路南行約1千米,石頭呈青黑色鵝蛋形,或平坦,或突兀。長3.5米,寬2米,高2米,懸擱山半,似動非動,似山風吹來,停腳未穩,淩空欲飛,故稱“飛來石”。飛來石究竟是原地生成,還是它處移來,地質專家們也眾説紛蕓,莫衷一是。

傳説遠古時期,天上裂口,一年到頭,淫雨紛飛,大地洪水氾濫,處處汪洋。女媧點起八卦爐,煉五彩神石補蒼天,積蓄爐灰吸收洪水。爐火純青之時,爐中石頭呈赤、橙、黃、綠、青五種色彩。女媧施展神功,將神石送上天庭,茫茫長天,飛來五彩雲霞。風停了,雨駐了,洪水消逝,山川田野稻花飄香,飛禽走獸各得其所。

五彩神石飛天之時,各顏色列隊行進,統一號令,在同一時間飛赴蒼天補漏。紅、橙、黃、綠四色神石相繼成功補天,偏那青色石頭其中之一動作遲緩,遙遙落後,狂風吹刮,遭受破壞。無此石頭升天堵漏,天就遺漏一道裂縫,將前功盡棄。於是女媧號令天兵,啟動緊急預案,加速調集新石塊,趕上青色神石飛天的隊伍,徹底堵住了蒼天漏洞,完成了造福人類的工程。而這塊掉隊之石,飛臨巴岳山上空之時,被貶下祥雲,降落山崗,萬年過去,依然保持著飛翔姿態。

龜背石

C-95龜背石

龜背石位於巴岳山天燈石景區玉兔石上部,似橢圓形,最長直徑2.5米,最短直徑1米,頑石拱起如一尊老龜,紋理清晰的龜背上青苔濕漉,龜甲紋理錯落有致,龜背弧線自然彎曲。此龜似恰從水中爬上高崗,密布的龜殼紋似在講述一個古老傳説。

傳説懷遠河畔有一老農擒住此直徑2米多的大龜,四鄰八舍趕來相望。龜殼裏藏有許多夜明珠,均為無價之寶,龜殼亦可占卜算命,靈驗非常。但老農心善,且未貪圖錢財,而把龜送到河邊放生。至此之後,每逢放生當夜,神龜便爬上河岸,沿著蜿蜒小路,爬到老農家,向老農全家人行禮,幾十年來從未間斷。且在這幾十年中,哪怕天旱無雨,老農的田地裏也總是清水常流,莊稼年年豐收,家人無災無疾,日子幸福安樂。

轉眼之間,老農由老到死,恰逢神龜復生之日,夜裏電閃雷鳴,雨猛風狂,那龜爬至老農門前,似為老農祈福默哀。老農之子卻欲取龜殼內珍珠賣錢,剝龜殼占卜。神龜慌不擇路,爬向山間,慌亂之中爬到三豐洞旁的山岡上,卻偶遇一打柴姑娘在換衣,神龜又羞又急,一頭鑽進泥土之中,留下一個龜背在地面,也留下了一段故事供後人評説。

玉兔石

聽月亭

玉兔石為于巴岳山天燈石景區棋盤石西北部,手攀岩正上方,玉兔石長2.5米,寬1.2米,形似玉兔,玉兔上部有3凹槽,1個為眼睛,雨水盛滿其中,晶瑩透亮,恍如活物;另外2個凹槽為兔腳腋部,前端兩耳蜷縮,四腿相聚,臥于山間,下方山巒疊翠,壁石險峻,雲霧飄渺。

玉兔似靜若動,好似一經驚擾,將一躍而起,奔于山澗,穿林沐風,逍遙山林。

雙乳石

雙乳石為位於巴岳山天燈石景區的又一奇景,奇石由2塊凸起岩石構成,分居兩側,形似母性特徵,關於其名來源於一段家喻戶曉的傳説。話説張三丰于巴岳山玄真洞裏面壁修煉,白日吃齋打坐,夜裏誦經悟道,睏倦時穿密林,沐清風,飲山泉。先前還覺山中景色秀麗,日子清幽,好不逍遙,可時日一久,也有些煩悶,獨自一人與古樹山月為伴,寂寞悽清。

唯一讓張三丰感到快樂的是姑娘們上山打柴時的甜潤歌聲會引來黃鶯、鷓鴣歡快鳴叫,笑聲清脆,流嵐飄飛。女人們個個年輕漂亮,引得張三丰後悔不疊,悔恨修道苦多,嘆前世造孽,今生受磨。眼見女子背柴而走,山林重歸寂靜,無聊又上心頭。

一日山花爛漫,林間春意瀰漫,山徑一美少女娉婷走來。女子面若桃花,體態豐滿,尤其胸部高挺,似要撞破薄薄春衫。張三丰眼直心跳,飄飄欲仙。然忽而一陣山風吹來,張三丰衣袂飄舞,髮絲亂飛,撥開遮眼髮絲,驚覺自己正趴于石壁之上,雙手按著兩團豐滿頑石。

汗水浸濕衣衫,冷風襲來,張三丰打了個寒顫,他驚醒這是太上老君對弟子悟道誠意的考研。張三丰猛覺凡心未泯,愧對師尊,羞也,愧也,悔也。他跪在雙乳石下,虔誠地叩頭祈禱,又向西方遙拜,默念堅持理想、修煉成仙的誓言。

手爬岩

手爬岩位於巴岳山景區的一處石壁景觀,由下至上的絕壁一個個寬約35釐米,深8~10釐米的的內凹式石槽,恰能放入成人雙手,從玉兔石處俯瞰手爬岩,數十米長的絕壁之上蜿蜒盤旋,沿三豐洞旁峭壁向下垂落,欲要攀附必手腳並用,臉挨石,胸貼崖,以手攀穩人工石坑,以腳踩穩另一石坑,手腳並用,萬念消除,方能化險為夷,故名“手爬岩”。

手爬岩險道是早年間巴岳山人們出入山澗的捷徑,面對手爬岩的奇險,至今仍可想見當時的情景。

老鷹岩

老鷹岩位於巴岳山老鷹岩景區慧光寺東部白露坡西側,一尊石岩,高4米,寬2米,長3米,挺立山間,形似老鷹,搏擊長空,好似丁冬《鷹賦》中寫到的“喙尖理羽險崖邊,猛士難持半日閒。縱目千峰翻浪影,插刀兩翼剪雲煙”的神鷹之姿。

相傳多年前,有劫匪一批長期于山林作惡,村寨居民在饑寒交迫水深火熱中生活。村民無奈,向上天祈福,恰遇匪徒再次洗劫,見此種情形勃然大陸,血腥殺戮,殘暴至極。西天佛祖路經此地,不忍人間悲劇發生,遂將神鷹遣下凡間守護此間,人們終得解救,劫匪也從此消失。但神鷹依舊每日盡職盡責,保護這片土地,直到許多年以後化作了一隅神石,永留山間,故名“老鷹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