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故鄉,每個人都懷有不同的感情,而明代兵部尚書張嘉胤,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懷,為故鄉的巴岳山寫下了60多首詩。

張佳胤,字肖甫,號崌崍山人,重慶府銅梁縣(今銅梁區)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授太子太保銜,擅長詩文的他也是明文壇“嘉靖後五子”之一。他一生宦海沉浮,奔走于滇南塞北之間,足跡幾遍天下,在大江南北眾多名勝之地都留下了詩篇,但他用情最深的地方,還是家鄉銅梁的巴岳山。他一共寫下了《巴岳寺》《自玄天宮入巴岳寺》《春過瓊江宿玄天宮》等60多首涉及巴岳山的詩作。

明萬曆十四年(西元1586年),早已厭倦官場黑暗的張佳胤上書請辭歸裏。返鄉後他在巴岳山修建了九龍山房,隱居於此的他每日吟詩作文,尋幽攬勝,呼朋喚友,好不愜意,真是“鷲嶺開巴岳,春深足勝遊,黃金元世界,白馬到林丘”。

其中,巴岳山的香爐峰(今巴岳山天燈石)、木蓮花、龍泉、玉版泉等都成為詩人青睞的對象,在張佳胤的眼中,木蓮花“嫋嫋寒香遠,娟娟碧澗出”,玉版泉“戛擊橫秋水,鏗鏘引谷風”。

最受詩人偏愛的則要屬巴岳山的眾多廟宇。“塔影青天出,鐘聲碧澗流。”巴岳山上廟宇眾多,暮鼓晨鐘,十里相聞,香火鼎盛,長煙嫋嫋。到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巴岳山上還有20多座廟宇,除了有川東名剎巴岳寺外,還有慧光寺、永興寺、玄天宮等遍佈山林間。

在《銅梁古詩詞選》一書中,收錄的張佳胤所作涉及巴岳山廟宇的詩作就有20多首,巴岳寺、玄天宮、永興寺、聖泉寺等都被詩人反覆吟咏。辭官歸裏後的張佳胤不顧自己年事已高,樂此不疲地穿梭于青山塔影之間,在他眼中,永興寺恢宏壯麗:“芙蓉塔界諸峰外,翡翠樓將一氣橫”;在《遊巴岳題玄天宮》一詩中,他抒發了自己對巴岳山的深情:“此生不敢負青山,十載相逢一再攀。”

如今,在銅梁南城街道翠英村裏,已有數百年曆史的張佳胤故居沉默地矗立著,明代的窗欞下居住著四五戶人家。69歲的王天豪在這裡住了一輩子,“聽人説過這是個古代大官的房子,但不曉得是誰。”

“在巴渝地區的文學史上,張佳胤佔有重要地位,我們不能讓他在家鄉的記憶中只留下模糊的形象。”銅梁區詩詞學會會長曾凡久説。據悉,未來銅梁區將致力於對九龍山房、張佳胤故居以及巴岳山的眾多廟宇進行修繕恢復,讓更多人了解巴岳山與張佳胤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