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鎮長,清水村有好多農戶?耕地有多少?海拔有好高?農戶的增收産業靠哪樣?”9月14日,重慶市農委産業扶貧工作技術指導組成員劉方貴一走進黔江區金溪鎮清水村公共服務中心,第一件事就是向金溪鎮分管農業的王天寶副鎮長了解情況。

金溪鎮共有村社8個,其中貧困村就有6個,貧困人口達到2157人,是黔江區脫貧工作最艱巨的鄉鎮。雖然距離城區不遠,但生産生活環境惡劣、農業産業十分匱乏、道路交通設施不足、農民增收渠道較窄,為此,金溪鎮被確定為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

“我們金溪被人們別稱為‘筲箕灘’,意思是地無三尺平,山地、深丘居多,境內85%以上是坡耕地,屬於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王天寶形象道出了當地的自然條件,全鎮雖然幅員面積達到84平方公里,可是耕地面積僅為2.95萬畝,農業産業小、雜、亂的現象非常突出。

為了幫助金溪鎮按時高品質實現脫貧目標,重慶市農委派出了以劉方貴為牽頭領導,市農委市場與經濟資訊處、市農科院蔬菜所、市畜科院養豬研究所相關專家參與的金溪鎮産業扶貧工作技術指導組,實行定點聯繫指導,負責協助金溪鎮深度貧困鄉鎮搞好農業産業規劃、抓好産業培育、做好技術指導,把農業産業快速培育、壯大起來。

為了全面摸清金溪鎮底細和實情,指導組從9月12日至14日,連續3天深入金溪鎮8個村社,翻山越嶺走訪農戶、踏勘設施、察看産業,全方位準確摸清貧困現狀、産業基礎、水土特點和貧困戶生産能力、産業覆蓋面等基本情況。

“我們這裡土質凈是沙壤土,呆不住水,也保住肥,種的莊稼比其他地方都要差些。”金溪鎮清水村5組貧困戶鄧明成道出了苦水,到處都是山坡坡,三溝兩岔隨處可見,道路交通狀況極差,即使種出東西來,銷售也成大難題。

指導組成員、市農科院蔬菜所羅雲米教授強調,只有準確掌握了金溪鎮的土質狀況、水肥情況、勞力結構和發展基礎、農戶意願等實情,才能協助規劃發展適宜的農業産業,才能開出科學、合理的“産業處方”。他強調,要激發農戶動力,千萬不能閉門規劃;在産業發展中,要充分利用市級科研機構、當地科協組織的力量,大力推廣適宜性強、市場行情好的品種,帶領貧困戶增收致富才能真正實現。

在金溪鎮平溪村,指導組組長婁宇芳查看整個環境後,十分感慨地説,這裡的條件比他們想像的還要差,通組路不但沒有硬化,而且崎嶇不平、坡度極大,整個村746人中只有幾十位老弱病殘呆在家裏,對發展農業産業極端不利。

通過3天的實地摸底、查勘、走訪農戶,指導組全面掌握了金溪鎮的耕地狀況、農業産業發展現狀、農業基礎設施、農戶發展潛力等相關情況。“金溪鎮山高坡陡、土地貧瘠、土層較薄、水肥保持較差,發展葉類蔬菜極不適宜。”羅雲米教授指出,要想在蔬菜産業發展上有突破,建議適度種植辣椒和地牯牛,這對水分的要求較低點,人工勞力也較少些,而且地牯牛當地還有2家加工廠。

針對海拔在680米以上、坡度較大、居住農戶較少的村社,羅雲米教授給出種植脆紅李的“處方”。他説,黔江脆紅李已有一定名氣和發展基礎,高海拔種植出來的脆紅李品質更好,更重要的是水肥管理容易、管護的勞力少些。

“由於金溪嚴重缺水,加之種植業基礎差,最好不要搞規模化生豬養殖。”指導組成員張鳳鳴説,規模養殖必須要有充足的水源保障,必須要有足夠的種植基地進行配套,但是建議農戶適度養殖山羊,這也是一條增收的好路。

黔江區農委主任楊澤遷表示,經過指導組的全面摸底,已經準確掌握了金溪鎮農業産業裹足不前的“癥結”,下一步將認真吸取指導組為金溪鎮開出的農業産業發展“處方”,切實搞好農業産業規劃,將專家的建議儘快落地生效,快速壯大農業産業,助推金溪鎮高品質完成脫貧目標。(通訊員 李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