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湯官營至車路公路開通,沿線6000村民受益。中國網記者 張艷玲 攝
中國網新聞9月7日訊(記者 張艷玲)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蒲臺鄉圈窩村61歲的貧困戶時有珠今年的日子比往年好過些。他到村裏新成立的萬民種養殖合作社打工,一年有2萬多元的收入。
一條路讓6000村民受益
中國網記者近日跟隨交通運輸部組織的“小康路·交通情”採訪團來到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蒲臺鄉圈窩村,見到時有珠,他告訴記者,他在合作社的主要工作是給該社的1800多只雞喂食。“這比我以前的日子好多了。”時有珠説,他有6畝多地,種點小麥和馬鈴薯為生,年收入3000-4000元左右,是村裏的貧困戶,村裏讓他和他同為貧困戶的叔叔到種養殖合作社打工,他們也因此脫貧。
時有珠記得,自從有一條公路經過他們村時,他的日子就好過些了。
中國網記者了解到,時有珠説的這條路是指樂都區湯官營至車路公路,是六盤山片區扶貧攻堅項目,項目總投資4611.53萬元。2015年3月開工,2016年10月建成通車,主線全長26公里,7條支線全長8公里,經過9個行政村,其中8個是貧困村,受益村民達6000多人。
“這條路真成了我們的脫貧路。去年,剛建成通車時,就脫貧了一個村,今年還要脫貧三個村,120多戶家庭摘掉貧困戶帽子。”蒲臺鄉黨委書記李福海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尹家村養殖合作社養殖的羊。中國網記者 張艷玲 攝
這條路開通後,帶火了圈窩村和尹家村兩個養殖合作社,這兩個合作社帶領農戶尤其是貧困戶養牛、羊、豬、雞、驢等,種植苗木、牧草、蔬菜、馬鈴薯、大豆、小麥、中藥材等,併為村民提供銷售服務,這兩個合作社年收入60多萬元。
交通銀行青海省分行監察室主任馬建強來到圈窩村挂職鍛鍊並任該村黨委第一書記,圈窩村養殖合作社就是交通銀行投資30多萬元建立的,就是為了幫扶貧困戶脫貧。他告訴中國網記者,“這條路讓村民看到了希望,有了這條路,村裏的農産品能運出去,帶動了農産品價格的上漲。”
扶貧先扶智。“這條路讓很多村民有了經濟頭腦,一些外出打工的人都回來了,還帶動了很多村民自己投資建養殖場。”馬建強説。
青海奶牛養殖場的效益也因村路的開通而提升。中國網記者 張艷玲 攝
這條路還大大提升了青海天露乳液有限責任公司的奶牛養殖場的效益。該廠繁育中心的總經理嚴晗暉告訴記者,“這條路開通後,飼料採購時間由過去的50天縮短到30天,實現了鮮奶6小時到餐桌。”
經過圈窩村的客車讓村民出行非常方便。中國網記者 張艷玲 攝
一條路帶來的巨變
這條路上還開通了班車,到縣城僅40分鐘。在這條路上,中國網記者採訪了一位從樂都客運站到陰坡村的班車司機,他告訴記者,這條線路全程7元錢,他每天跑4個來回,共有6輛車,每半小時一趟。乘坐的都是往返縣城打工的村民。他自己也因為這條線路的開通,每個月有3000多元錢的收入。
車上一位抱小孩去縣裏給孩子看病的婦女,正好乘車回村。她告訴記者,“這趟班車開通後,方便多了,路況也好,車大也舒適。”
樂都區交通運輸局局長沈曉棟説,這條路的開通,改變了沿線村民的思想觀念。“路開通了,不愁産品運不出村了。”他們除了種植小麥、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外,也種植一些藥材、豌豆等經濟作物,還發展大棚等蔬菜種植業和養牛羊等養殖業,使沿線村莊産業結構發生變化。
“這條路的開通還改善了群眾的住房,縮短群眾1小時出行時間,節約出行成本20%。另外,務工人員增加。去年村民每人平均收入7800元,比2014年的5000元增加了2800多元。” 沈曉棟説。
2018年前 227個貧困村全通暢
在青海省像這樣的脫貧路還有很多。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李積勝介紹,“十二五”時期,全省414個鄉鎮和3576個建制村實現通暢,98.6%的鄉鎮、85.5%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75.8%的行政村實施了村內道路硬化100%的鄉鎮和83.5%的建制村開通了農村客運班車。
“去年,青海省投資38億元,建成農村公路7000公里。實現267個建制村通暢(包括227個貧困村)、408個貧困村道路硬化。全省鄉鎮通暢率達98.6%,建制村通暢率達92.14%、道路硬化率達81.8%。”
今年青海省計劃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30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6000公里。安排總資金6.45億元),實現200個建制村通暢,
青海省明確,爭取2018年前全面解決227個貧困村的通暢任務,到“十三五”末,實現100%的鄉鎮、建制村通暢,100%的鄉鎮、建制村通客車,徹底改善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問題。
李積勝表示,交通扶貧帶動老百姓思想變化,帶動鄉村産業發展,支撐連片區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旅遊業發展。
“6-7億農民‘出門水泥路,抬腳上車’的夢想已經實現。”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巡視員楊國峰表示。他透露,十八大以來至去年底,我國修建農村公路396萬公里。去年中央對公路投資905.8億元,中西部投資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