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協商課題、34件委員提案、13次調研視察、100多條意見建議……這組政協圍繞生態履職的數據,不難看出鄰水縣政協在助力生態環境建設中的擔當和作為。

去年以來,鄰水縣政協一直把關注的目光投向生態文明建設,把履職的重點鎖定在生態環境打造,通過調研視察、協商議政、提案辦理、社情民意資訊等形式,引導和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投身生態環境建設主戰場,努力推動“生態鄰水”建設。

11個協商課題

生態建設中的政協責任

“綠化鄰水”行動是今年縣政協重點協商課題之一。按照縣政協年初《工作要點》和《協商計劃》,今年有多個協商課題聚焦生態環境建設,在年度協商計劃中佔據了很大比重。這樣安排,主要基於縣委、縣政府今年提出“四大會戰”中有“生態大會戰”這個課題,更是為了推進“綠化鄰水”行動,打造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年初,縣政協通過深入廣泛調研、反覆徵求意見,提出了涉及生態環境建設的“綠化鄰水”行動、“關門石水庫水資源保護”“兩河流域”治理、“華鎣山東麓生態修復保護與利用”等11個協商課題,通過召開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專題協商會對這些議題與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協商討論,提出意見建議,努力推動“綠化鄰水”行動取得實效。

為切實抓好協商活動,會前縣政協組成專題調研組進行了深入調研。協商會上,與會人員圍繞主題踴躍發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40多條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得到了縣委、縣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有10多條建議被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當場打“收條”,要求相關部門儘快落實,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

34件委員提案

生態建設中的政協擔當

“‘兩河流域’禁養區內應拆除或搬遷畜禽養殖場一共257個,截至目前,已拆除248個,完成了總量的96%……”7月5日,在鄰水縣政協召開的重點提案督辦會上,該縣相關部門向委員們彙報了“兩河流域”治理重點提案辦理情況,並進一步徵求委員意見。

今年,鄰水縣委、縣政府提出了“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之路”的發展戰略和全縣生態建設“大會戰”要求,按照這一要求,在今年縣政協全會期間,委員們深入基層、深入重點領域,積極開展調查走訪、蒐集第一手資料,形成多方面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提案建議。這些建議主要涉及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頂層設計、節能減排、環境污染治理、保護資源和環境等問題,也提出了“關於加快推進華鎣山東麓生態修復保護和利用”“關於加強禦臨河、大洪河‘兩河’流域治理”“加大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力度”“進一步推進銀鼎山公園改造升級”等30多件涉及生態環境建設的提案。同時委員還通過大會發言、小組討論,就推進“綠化鄰水”行動,打造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加強農村環境治理,積極發展民用迴圈經濟和綠色農業,落實完善大氣污染、水污染綜合治理以及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等提出了40多條意見建議。

“今年,政協委員對生態環境建設關注程度要遠高於其他領域,並且建議品質進一步提高,關注的熱點相對集中。當前,縣政協重點是要跟蹤督辦問效,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成果,讓鄰水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縣政協主席馮永斌説。

100多條意見建議

生態建設中的政協作為

自鄰水縣政協開展“我為生態環境建設獻一計”活動以來,共向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105條意見建議,有多條建議融入了黨政決策快車道,有效推動了生態環境建設和“綠化鄰水”行動順利開展。

縣委縣政府提出“生態建設大會戰”的重要決策,並在全縣上下廣泛開展了“綠化鄰水”行動,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為進一步發揮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助推“生態鄰水”建設,今年5月以來,縣政協在全縣廣大政協委員中廣泛開展了“我為生態環境建設獻一計”活動,得到了委員們的廣泛參與。活動中,委員緊扣“建設生態鄰水、推進全面小康”這一主題,立足實際、深入基層,圍繞全縣生態環境建設的現狀和問題,就鄰水縣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各個方面開展了調研活動30多次,並通過座談討論、總結分析,從生態産業、生態文化、生態保護等方面提出了100多條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對於這些建議,縣政協高度重視,通過《調查與建議》《社情民意》等政協內刊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反映,得到了高度重視和採納。

為認真落實政協建議,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兩河流域”治理、關門石水庫水資源保護、“綠化鄰水”行動和華鎣山東麓生態建設等重點工作,縣農業、水務、林業、環保等相關部門一邊開展環保法規知識宣傳,一邊加強依法治理,全縣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特別是“兩河流域”養殖污染源的拆除,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