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綜合農貿市場。
“路變寬敞了,再也不怕堵車了。”“再也不用半夜就起床搶攤位,擺攤也有遮陽避雨的地方了。”“道路乾淨整潔多了,人的心情也自然舒暢多了……”2016年4月底,北門市場正式搬遷至城北綜合農貿市場後,黔城市民對區委區政府這一惠民項目無不拍手稱好,北門逢場必堵的歷史也隨風而去。
“以前每逢趕場,顧客説什麼聽不清楚,做生意像吵架,想去進點貨用兩條腿走都難得通過,更不用説開車了。”市民張志英近日回憶起北門“逢4逢9趕場的‘場梗阻’”老大難歷史問題直搖頭。
張志英在北門經營一家文具商店,以前每到趕集天就是她心情煩躁的日子。各地商販雲集北門片區,在長征路北段和光明路上擺攤設點。來往的汽車、流動的人群、定點的攤販,“包圍”了寬僅7米的道路。挑選貨物的人群在道路中不停“流動”,開車的司機們小心翼翼,不停地按喇叭,在人流中“見縫插針”。張志英在擁擠嘈雜的環境下,只能扯著嗓子跟顧客説話,一天下來口乾舌燥、喉嚨嘶啞。遇到商店缺貨,還要拎著大包小包的貨物,穿越人流車流,費神且費力。
隨著黔江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尤其是黔江“兩城同創”工作不斷推進和光明隧道的正式通行,北門臨時市場治理勢在必行。2016年4月29日,城北農貿市場正式開市,北門路邊攤沒了蹤影,商販們前往新市場裏擺攤設點。張志英心煩的日子結束了,她告訴記者,如今終於能清凈地做生意了,北門不僅道路寬敞了,還變平坦乾淨了,需要進貨只要一個電話,供貨商就送到店門口。
原本擁堵的北門片區恢復了通暢,相對偏僻的城北現在卻熱鬧非凡。近日,記者趕集天在現場看到,市場對交易商品進行了分類分區,配備排污、公廁等基礎設施,規劃活禽區、鮮肉區、水産區、熟食區、幹貨區、蔬菜區、肉類加工區、冷凍食品區53間門面和117個攤位。此外,市場內還設置了公平秤,方便交易雙方買賣公平。商販們在指定區域停好車,在自由貿易區裏擺攤設點,前來趕場的人群有序進出。
“以前在北門的時候,半夜12點就從家裏出發,為了一個位置要守上一整晚。現在這裡寬敞多了,並且還有遮風避雨的地方。”城東街道高澗社區5組居民李攀學告訴記者,以前每逢趕集天,他將家裏的農副産品背到集市賣。為了在角落裏爭得“一席之地”,每次都是半夜12點從家裏坐車到北門,然後守上一整晚。現在的城北農貿市場雖然比北門遠了一些,但是設施更齊全、管理更規範、做生意更方便。
“到桃子壩去趕場雖然比北門遠了一些,但是從長遠看,更利於黔江的城市建設和發展。”市民王女士説。
據區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城北綜合農貿市場是黔江“兩城同創”重要惠民項目,隨著市場的開市,商販們有了設施齊全、管理規範的新市場,北門市場幾十年來難以解決的“場梗阻”問題得到了徹底的根治。(記者 李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