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嘉陵,武勝最長。蜿蜒117公里的嘉陵江武勝段,沿岸居住人口密集,企業分佈眾多,上游來水狀況複雜,出川斷面水質卻長期穩定保持國家地表水環境品質II類水質標準。

這一江清水,便是全市上下開展“潔凈水”行動的生動印證。近年來,我市以“潔凈水”行動為抓手,深入推進工業污染防治專項行動,通過興建大型污水處理設施集中處理工業企業廢水、對易産生污染源的工業企業修建升級污水處理設施、24小時不間斷監控重點污染源企業等有力舉措,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一幅“水清岸綠、城水相融、人水相親”的美麗廣安畫卷鋪展開來。

園區增添“綠色引擎”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正處於加快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廣安,清楚地認識到必須走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興建大型污水處理設施,集中處理工業園區工業廢水,成為“潔凈水”行動中推進工業污染防治專項行動的重點。

8月19日,位於岳池經開區城南工業園區的污水處理廠正在運作。該污水處理廠僅是園區污水處理系統的一部分。這套污水處理系統總投資近3億元,包含截污管道、人工濕地、尾水排放管網及高濃度醫化廢水預處理站等。

“一個標準化的工業園區,必須建設專門的污水處理系統。一旦工業廢水排放不達標,環評就不能過關,企業無法入駐,園區也就沒有未來。”該縣環保局工作人員説,配套污水處理系統是園區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投入試運作。”該工作人員介紹説,園區企業的工業廢水通過截污管道流入污水處理廠,經物化、生化、高級氧化等流程處理,水質可達到城鎮生活污水一級A標。針對醫化廢水的特性,人工濕地中設有專業菌種,同時植入沉水植物、浮水植物等,並投入微生物、螺類、貝類等構建起生態鏈,形成不同等級生物之間的氧迴圈,從而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

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有效化解了工業企業發展的後顧之憂,為園區發展增添“綠色引擎”。今年上半年,該園區5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産值91.8億元,同比增長23.02%。

樹牢企業“主人翁”意識

機聲轟鳴,熱氣蒸騰,一個個蠶繭在熱水中翻滾,閃亮的絲線不斷纏繞,繅絲生産線下流水潺潺。

“這些自動繅絲生産線,平均每天需用水2000至3000噸。”據武勝縣安泰絲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介紹,在繅絲過程中,清水充溢著蠶蛹味,同時還會産生大量絲絮融于水中形成“絲膠”,經過處理後的廢水中COD耗氧量仍較高,直接排放會造成自然水域的富營養化。

“公司于2013年引進‘紡織廢水回用’技術,先後投入1200余萬元購置污水處理設備,實現繅絲廢水迴圈利用。”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日處理繅絲和副産品污水3000噸,運作中實行繅絲用水一次注入,每天補充少許,全年可迴圈利用,每年節約用水90萬噸;由於管道中的迴圈水體散熱少,溫度較高,減少了加熱燃料,每年還可節省一筆不菲的開支。對於廠區生活污水和其他少量污水,該公司則採用生化處理,使其達標排放。

防治工業污染,每個企業都應具有“主人翁”意識。在我市,像安泰絲綢一樣,敢於跟污染硬碰硬、嚴守生命線的企業還有很多。春瑞醫藥先後投入1400余萬元配套修建了廢水、廢氣處理設施,建立了固廢處理機制,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凱特醫藥投資1000萬元建成污水處理中心,採用微電解、生化處理、植物吸收等治污新技術,讓污水處理實現了達標排放……

強化污染源頭管控

“在污染源管控方面,我市採取了許多得力措施。”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説,強化工業污染防治,首先要嚴格淘汰落後産能,加快産業結構調整,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産審核。2016年以來,全市淘汰涉水落後産能企業9家,對7戶工業企業進行了清潔生産審核,累計實施清潔生産技術改造34項,完成投資1.1億元。

同時,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從嚴審批新擴建項目,禁止審批總量超標的建設項目,嚴把環境準入關。全面開展重點行業整治行動,以化工、農副食品加工、畜禽屠宰等行業為重點,督促企業提高生産技術和污染治理水準,推進提標改造和深度治理工作,確保達標排放。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對31家企業實施聯網監控,嚴防企業超標、超總量排放。

“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必須嚴控工業污染物排放。”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我市將繼續落實國家産業政策,加快淘汰“10+1”小型重污染企業,督促工業企業對老舊污染治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根據流域控制單元水質狀況執行最嚴格的排放標準;嚴格控制工業用水量,提高工業廢水重復利用率;加快工業集聚區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進度。

“我市還堅持推進工業企業排污紅黃牌制度。”該負責人介紹,強化對“雙超雙有”企業監管,對排放達不到要求的企業向社會公開,給予黃牌警告,實施限期治理或停産治理;對經治理排放仍不達標的企業給予紅牌,採取停産或關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