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次仁介紹説他身後的蘋果園是今年3月剛種下的,一共有1.2萬株。中國網記者 金慧慧 攝
中國網新聞林芝8月22日訊(記者 金慧慧)色果拉村藏語意為“地球之村”。2016年之前,這個村莊和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的其他村莊並無兩樣。2016年,色果拉村率先實現整村脫貧,每人平均收入由倒數躍居林芝市巴宜區第一位。
達喬是色果拉村村民,今年51歲。妻子很早就離開了人世,他獨自撫養女兒長大成人。家裏還有一位身患殘疾的姐姐需要他照顧。由於缺乏勞力,達喬家成為村裏建檔立卡的4戶貧困戶之一,日子窮到只能吃饅頭、喝白開水。
2012年,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了全區扶貧開發工作會議,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出臺了《西藏自治區貫徹〈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實施辦法》,把扶貧開發納入每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色果拉村植被豐富,因地制宜成立藏雞養殖合作社,國家投入50萬元扶貧資金,扶持其發展。散養藏雞和雞蛋深受消費者喜愛,2013年即實現收入15萬元。
2014年西藏自治區又編制印發了《西藏自治區産業扶貧規劃(2013-2020)》,將貧困群眾覆蓋面廣、參與度高、能夠直接受益的種植業、養殖業等作為産業扶貧的重點,提出了“每個縣70%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要集中用於産業發展,其中直接用於支援扶貧對象參與産業發展的資金要爭取達到70%”的工作要求。
就在這一年,喬次仁當上了村支書。2008年、2011年他先後擔任村副主任、村主任。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城鄉公交車司機。喬次仁高中畢業後就一直在外闖蕩,還曾當過代課老師,因為“見過世面”獲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援。2008年村領導班子換屆,他當選了村副主任。
達喬(右)對盧俊平(中)説家裏一切都好,沒什麼困難了。他們身後為達喬的家。中國網記者 金慧慧 攝
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援下,2014年,色果拉村成功申請到綿羊養殖合作社和核桃種植兩個項目。“核桃種植項目共種植300畝2500余棵樹苗,等到挂果時,預計總收入達100萬元,每戶增收3萬元左右。”喬次仁介紹説。
綿羊養殖合作社于2015年建成,總投資100萬元,其中80萬元為國家扶貧資金,20萬元為村民自籌資金。
色果拉村是天然牧場,養羊的最大難題在於掌握養殖技術。為此,林芝市農牧局一年免費為村民提供八次養殖技術培訓,每個月兩次下鄉進行技術指導。一旦綿羊出現健康問題,村民第一時間將照片傳給巴宜區獸防站站長或是技術員,他們及時給出治療意見。
綿羊養殖合作社共有綿羊930隻,每天三人一組負責放羊。達喬的主要工作就是放羊、預防羊生病,“我以前只會種地,來合作社後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説放羊的時候什麼情況下集中、什麼情況下分開都是有講究的。”
達喬告訴中國網記者,去年他家一共分紅22000余元,其中養羊、種核桃各得6000多元,養雞分紅1萬元左右。他拿這些錢重修了院墻,買了一輛拖拉機,還在衛生間裝上了浴霸。
“以前我家只能吃饅頭、喝白開水,現在很多蔬菜都能吃上。女兒上學國家也是‘三包’,這都是黨的恩情,國家的好政策。”達喬説以後不再為生活問題擔憂了,他要好好考慮一下未來的發展方向。
色果拉村綿羊養殖合作社的羊群。中國網記者 金慧慧 攝
喬次仁去年的總收入為26000元,只比達喬多4000元,這僅僅是他以前做司機年收入的零頭。“我不當村支書不行,老百姓都來求我,我不答應就站在我家門口不走。”
“沒有喬次仁書記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達喬聽説喬次仁的家人擔心他脾氣不好,當村支書得罪鄉親們,影響鄰里和睦,急忙答道:“都是我們做得不好才惹他生氣的,以後我們一定好好聽話,不惹他生氣了。”
在喬次仁和村兩委的帶動下,村裏黨員的數量由2012年前的14人增加到如今的38人,除了2戶五保戶,其餘戶戶都有黨員。
“黨員在鄰里和睦、帶動村民脫貧致富上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以前村裏鄰里糾紛較多,現在在黨員的教育和帶動下,村民齊心協力發展經濟,村裏的糾紛也少了,兩戶有世仇的女主人天天一起放羊。”米瑞鄉黨委書記盧俊平告訴中國網記者。
盧俊平説色果拉村這五年之所以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一方面源於國家的治邊穩藏政策,另一方面得益於村民的思想解放,“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村民的思想越來越活泛。”
今年3月,色果拉村又開始了蘋果種植項目,種植樹苗1.2萬株。“按照一棵樹結800斤果、每斤8元計算,預計豐産期可實現收入7680萬元。”喬次仁説,除此之外,今年還計劃擴大藏雞養殖規模,發展農家樂,“村裏人手不夠,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陸續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