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自然風光優美、人文底蘊豐厚,秀山之秀人所共知。

近年來,該縣貫徹“構建綠色秀美的生態屏障,營造水清岸綠的水系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的城市空間”城市發展理念,城市形象大大提升。

 

  “面子”工程——

扮靚人居環境

青山綠水,是對環境的最高讚譽,秀山正是如此。梅江河穿城而過,魚遊淺水,白鶴飛舞,為縣城增添了不少靈氣。

之前,梅江河縣城段卻因生活垃圾、白色漂浮物隨處可見。

如何讓母親河景更美,水更清?

“水域清漂是我們日常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年上半年,就清理梅江河兩岸垃圾179.7噸。” 縣市政園林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愚介紹,在城市環境治理中,該縣首先從“面子”工程做起,主次幹道每天普掃2次,灑水作業2次,每週對人行踏板、非機動車道和車行道迴圈人工沖洗1次,清洗環衛設施設備,垃圾日産日清,全面打造潔凈城市。

在秀山,城市環境治理遠不止簡單的清清掃掃。

“現在,我們重點在推進城市精細管理,重點項目建設上下功夫。”王愚介紹,現在,該縣垃圾處理場滲濾液處理工程、梅江河綠道長廊建設、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等系列重點項目序時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該縣投入1個億,花大力氣推進背街小巷整治、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等一系列老大難工程,提升城市面貌。

 

  “裏子”工程——

構建生態體系

隨著社會發展,“城市內澇、河流污染、雨水流失”,“城裏看海”等“城市病”飽受詬病。

城市建設中,秀山堅持“內外兼修”理念,把工作從“地上”轉入“地下”,要“面子”更注重“裏子”。

2016年,秀山縣申請作為全市三個海綿城市試點縣之一。堅持以海綿城市建設作為推動城市發展轉型升,積極探索海綿城市建設與舊城改造結合新路,高效有序推進試點工作,著力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各種問題。

“一座城市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能像海綿一般有‘彈性'、‘收放自如',便能在應對環境變化和自然災害等侵襲時實現最大限度的適應。”該縣城鄉建委副主任、海綿辦副主任黃金海介紹,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終達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城市需求。

2016年,該縣海綿城市建設成果喜人:共計實施項目12個,試點面積1平方公里,完成投資8500余萬元。

黃金海介紹,2017年,該縣計劃實施改造建設區域面積為2.8平方公里,預計總投資3億元。到2018年,完成投資11.22億元,完成面積為6.4平方公里的試點區域。最終完成35億元投資,完成80%城市區域的全部改造。

同時,該縣還將通過改建各類雨污水管網,嚴格控制排污點面,進一步提升梅江河流域水質,公園、廣場品質。

 

  “名片”工程——

塑造城市靈魂

八卦井、天后宮、老城墻、大宅院、古戲臺、特色商號……走在秀山西街,仿佛踏入歷史。

西街是秀山縣城最具厚重歷史的街區,清乾隆元年(1736年)建縣以來,西街一直是老縣城的集中居住區,是秀山人對老城的記憶。

為留住城市記憶,近年來,縣委政府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西街進行修復保護,改造殘破建築,恢復西街歷史原貌,打造城市“名片”,塑造城市“靈魂”。

2016年10月20日,秀山百年西街正式開街。這是秀山進行歷史文化街區開發建設、打造旅遊城市的里程碑。

今年,秀山縣委縣政府明確,在年底前將西街創建成為國家4A級景區。

在創建過程中,將打造烏楊過江、拉拉渡、珠寶田、天后宮、城隍廟、水現蓮花、城門樓、八卦井和西門橋等景點,對傳統建築進行風貌改造,完善商業業態配置,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恢復西街、烏楊老街的歷史原貌,將其改造成展示古街文化和傳統商貿文化的景觀步行街。

不僅如此,該縣還提出了以縣城“一山一水一街一寨”為重點,突出“邊城、花燈、土苗”三大文化特色,力爭將縣城打造成為5A級旅遊城市的目標。

城市環境進一步靚化、城市生態進一步改善、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武陵山區最美縣城的藍圖正變成現實,“武陵明珠”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