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7月1日訊(記者 張艷玲 趙曉雯)天津港已實現無人機航空污染常態化監控,大大提升海上污染預警監控能力。近日,中國網記者跟隨交通運輸部舉辦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海港口行重大主題宣傳採訪活動採訪團來到天津港,見證天津港的建設發展成就。

近年來,隨著環渤海地區及其經濟腹地的經濟迅速增長,渤海海域港口貨物吞吐量呈快速增長態勢,船舶大型化、專業化趨勢明顯。

據統計,天津港擁有集裝箱班輪航線123條,每月集裝箱航班可達550余班。除此之外,天津港2016年全年共接待國際郵輪142艘次,接待進出境郵輪旅客71.5萬人次,分別較去年增長47.9%和66.3%。

“越來越高的通航密度,加上頻發的災害性天氣,使天津海域發生船舶交通事故進而導致海洋污染的風險大大增加。”天津海事局危防處副處長朱國欣説。

船舶溢油事故對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和旅遊資源等造成的損害是難以彌補的,而在“十二五”初期,天津市海上一次溢油控制清除能力僅僅200噸左右。

為此,天津海事局與空軍和民航空管部門聯合開展了轄區無人機航空污染常態化監控工作,並施行了“海空一體”及夜間巡航新模式,使得海上污染預警監控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在此基礎上,天津海事局還建設了“無人機監控數據采編系統”,實現了無人機監控數據對海事專網的接入,能夠實時查看監控現場畫面,為海上溢油應急處置決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援。

幾年來,在“海空一體”及夜間巡航新模式下,天津港完成了無人機航空污染監控646架次,飛行時間825小時,飛行里程約55000公里,協助查處各類船舶違章20余起。以天津港主航道為中心,“南北兩翼”海上污染應急處置新局面基本形成。

“這一先進技術對提升天津港海上船舶污染的應急決策指揮能力、預警和處置能力、溢油應急效率都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以‘政府主導、海事組織、企業運營、全社會共同參與’為特點的海上溢油應急能力建設模式——‘天津模式’逐漸成形。”朱國欣説。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副主任、港航管理局局長楊樹海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嚴格落實《交通運輸部關於印發船舶與港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重點任務,以網際網路資訊平臺為載體,創新“網際網路+安全監管”模式,打造港口安全動態監控平臺,著力打造綠色智慧港口,實現港口綠色、平安、高效、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