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接受中央媒體集體採訪。中國網 戚易斌 攝
中國網新聞6月22日訊(記者戚易斌)“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的發展會更好。”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前夕,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接受中央媒體集體採訪時,再次提出了這個他曾經多次強調的觀點。董建華認為,國家的快速發展,為香港創造了新的機遇,他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一國兩制”帶來巨大優勢
回憶起20年前香港回歸祖國的時刻,年逾80歲的董建華稱依舊刻骨銘心。“最難忘的時刻,就是看著英國國旗降下來,我們的五星紅旗升上去。這一刻我感覺非常興奮和感動,同時我也知道,行政長官的責任十分重大。”董建華説,“一國兩制”的實踐是一個不容失敗的事業,在上任後的每一天,他都在為此努力工作。
偉大的構想不會沉淪,辛勤的付出必有回報,20年的實踐證明,“一國兩制”在港實踐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得到了絕大多數香港人的大力支援。董建華説,在“一國兩制”的落實過程中,港人經常提醒自己,有了一國,才有兩制,這是“一國兩制”在香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董建華指出,中央自始至終著眼大局,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得到全面準確的落實。對於香港來説,要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方面堅定不移地站在國家的立場。“‘一國兩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優勢,很多國家羨慕香港能有這樣的優勢。因此我們要更好地利用這個優勢,為香港、為國家的發展做更多貢獻。”董建華説。
祖國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20年來,香港也經歷了不少困難與挫折,董建華表示,是在國家的支援下,香港成功地渡過了一個個難關。特別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每天看著死亡數字上升,身為特首的董建華倍感揪心,“在香港醫療物資出現短缺的時候,中央及時送來了物資支援,讓香港感受到了國家的關懷。”
受“非典”和金融危機影響,香港經濟一度遭受衝擊,但隨著《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實施和“個人遊”政策的落地,香港經濟迎來了新的經濟發展方向,保持了每年3%以上的GDP增速。“正是因為有祖國作為強大的後盾,我們在應對問題時才會比較容易。”董建華説。
過去20年,香港經歷了許多變與不變。不變的是優質的司法制度,廉潔的社會風氣和自由開放的市場,變化的則是香港國際金融地位的鞏固與提升,香港與內地的聯繫也更加緊密。“越來越多的香港人能講普通話了,港人對國家的了解也更多了,認識到國家的進步發展很快很好。”
董建華説,“以前香港經濟主要依賴同美國、歐洲的貿易,現在香港越來越緊密地與內地融合,越來越多的港人到內地發展,這是一個大的、持續的變化。”
對國家迅猛的發展速度,董建華感慨良多,“我當時沒有想到,中國這麼快就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令香港的發展充滿機遇。”他指出,在金融、人民幣國際化、商品貿易、“一帶一路”建設等領域,香港都有自身的優勢,可以依託內地龐大的市場,配合國家發展大局,在服務國家的同時,尋求自身發展。
對香港前景持樂觀態度
雖然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的經濟體之一,保持了繁榮穩定。但必須承認的是,香港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也面臨著不小挑戰。董建華認為,房價高企,貧富差距拉大,年輕人向上流動停滯是新一屆政府需要面對的問題。
對以梁振英為行政長官的本屆政府的表現,董建華給予了肯定,政府在房屋、土地、扶貧、養老、科技、教育等領域出臺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成效,加之財政儲備充足,為未來解決問題打下了基礎。
“我對香港的前景是持樂觀態度的,下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是一位出色的領導,我相信在她的帶領下,我們能把多方面問題解決好。”董建華説。
此外,董建華還特別強調要加強對香港年輕人在國情和文化認同方面的教育,鼓勵他們更加積極地了解和認識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加強對國家的認同感,在參與國家的建設中實現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