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海運港口廈門遠海全自動化碼頭。 中國網記者 蔣家樂 攝
中國網新聞6月21日訊(記者張艷玲 蔣家樂)近日,記者跟隨交通運輸部組織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海港口行採訪團,赴廈門國際郵輪碼頭、海滄遠海全自動化碼頭、廣州南沙港區、深圳蛇口郵輪中心及北海鐵山港區等地採訪發現,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影響下,閩粵桂三省港口的發展重點逐漸傾向於建設“智慧碼頭”、優化“智慧海事”及完善“智聯航運物流”三方面。
借助先進科技 定義“智慧港口”
載著集裝箱的AGV(自動導航運載車)在作業區內有條不紊地行駛著,每輛車並沒有固定的行駛路線,當兩車“狹路相逢”時,其中一輛小車就自動停下來“禮貌讓行”,整個碼頭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這是記者在廈門遠海碼頭看到的集裝箱裝卸場景。
“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是全球領先、中國首個全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全自動化碼頭。”廈門港口管理局副局長陳一端告訴記者,“整套系統由中央控制室電腦控制,操作運營全部整合世界最先進的科技,從安全、效率和能耗角度確定最佳路徑,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化全自動化碼頭。”
“目前該碼頭的峰值效率達48TEU/h,基本與傳統碼頭工作效率持平,但卻大量地減少了勞動力的使用,整個碼頭僅需要六七個人即可完成全部監管工作。”陳一端説,“我們的目標是比傳統碼頭工作效率能提高20%,不斷向‘半智慧化’碼頭邁進。”
優化通關模式 建設“智慧海事”
為更好地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海事局在自貿區建設上實行了一系列行政審批新舉措,建立了“網際網路+”新型通關模式,主動參與、大力推進福建自貿區“單一窗口”建設,推行“電子申報、遠端審批”“無紙化辦公”等服務。
“90%的船舶使用網際網路進行申報,各項行政審批的辦結時限平均縮短了5個工作日,為行政相對人節省了大量的交通、時間和人力成本。”福建海事局副局長李恩東説。
同樣,廣州港務局也在積極開展船舶交通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和“智慧海事”建設。南沙港區以“智慧口岸”為重點的貿易便利化促進體系在全國形成示範,率先推出的“網際網路+易通關”、“智檢口岸”“單一窗口”2.0版等政策使平均通關率提高50%以上,形成南沙“智慧口岸”品牌。
此外,針對“單一窗口”不能支援24小時通關模式的問題,廣西海事局開發了船舶聯網核放電子簽章系統,實行“海事電子認證通關”。廣西海事局局長黃軍根表示,“該功能基本解決了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查驗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實現了24小時通關,進一步提高了通關效率。”
強化港口樞紐 完善“智聯航運物流”
“實行江海、鐵海等多式聯運是南沙港區集裝箱碼頭最突出的優勢,目前已實現全港水上駁船支線覆蓋整個珠江—西江流域江海聯運網路,同時又積極構建鐵水聯運樞紐,形成了輻射廣泛的內陸‘無水港’網路。”廣州南沙港區管委會副主任潘玉璋在介紹自貿區及航運中心的建設情況時表示。
為進一步完善集疏運體系,廣州港積極開拓國內外集裝箱航線。據了解,截至2017年5月底,廣州港已開通集裝箱航線192條,其中外貿班輪航線87條,內貿航線105條,成為華南地區非洲航線樞紐港、國內最大內貿主樞紐港,內貿集裝箱吞吐量居全國首位。
招商局港口作為中國最大的港口開發、投資和運營商,已在4個大洲15個國家和地區,投資運營28個港口和67個碼頭。此外還和億讚普集團強強聯手,組建絲路億商,構建“絲路驛站”發展模式,期望建成全球領先的跨境業務綜合服務平臺。
結合自身的港口、物流、航運資源優勢,廣西北部灣港加快與國內外重要港口的合作。據了解,目前北部灣港已經建成生産性泊位256個,最大靠泊能力20萬噸,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通航,海運網路覆蓋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