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4月25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説過:“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相應地,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國家利益在哪,資訊化就覆蓋到哪”。

當前,網路安全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議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置身其外。歐盟在1月25日發佈的安全事務進展報告中指出,網路犯罪和網路攻擊是歐盟面臨的主要安全挑戰之一;2016年10月21日,席捲全美的大規模網路癱瘓讓包括Twitter、《紐約時報》等在內的多家主流網站受到衝擊,這些來自駭客的攻擊為美國的網路安全敲響了警鐘。

4月7日在海湖莊園會晤中,習近平主席就明確指出:“中美在維護網路安全方面擁有重要共同利益。雙方要利用好執法及網路安全對話機制,共同推動和建設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路空間。”

習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掌握我國網際網路發展主動權,保障網際網路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爭取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實現‘彎道超車’。”核心技術是整個網路發展和實現安全治理的關鍵和前提,當前建設網路強國、維護網路安全必須突破核心技術的瓶頸,從根本上化解網路安全的困境。

在網路安全建設和治理進程中,法律是維護網路秩序以及進行安全救援的重要基本手段。當前,要加快網路立法進程,進一步完善依法監管措施,化解網路風險。自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我國加快了網信領域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在網路立法、執法和司法等多個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2016年11月7日,我國網路安全領域第一部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獲准通過,為網路運作、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網路資訊安全等提供了重要保障,並明確了網路安全監管體制、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理機制,強化了網路安全的法律責任。

今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民法總則》也強調了對個人資訊、數據以及虛擬財産的保護等內容。此外,最高法、最高檢等機構也通過司法解釋對涉及網路安全的問題進行了規範。今後的法治建設中,我國還將以《網路安全法》為基礎進一步出臺和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建設,為網路安全的發展保駕護航,為網路治理提供法制保障。

獨行快,眾行遠,當前維護網路安全推動網路治理和秩序構建必須加強國際合作。自2014年以來,中國已經在烏鎮連續舉辦了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不僅為全球的網路治理提供了優質的中國方案,也讓中國的治網之道成為全球網路安全領域關注的焦點,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更是為網路秩序構建展現了日益清晰的中國主張。

“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成為一項覆蓋全球的合作倡議,互聯互通是該倡議的核心特點,而網路空間的互聯互通最能體現該倡議的這一屬性。“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發展不平衡,網路治理能力的差距也比較大,而網路犯罪、網路攻擊和網路恐怖主義等網路安全的基本內容同樣衝擊著“一帶一路”共同發展的合作效能。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于樂民。網路安全治理同樣要堅持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治理進程中的主體作用,提升參與感以及由此而可能實現的獲得感。“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維護網路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

所以,網路安全的維護和網路秩序構建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尤其是在打擊網路電信詐騙、網路借貸等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目前,國家所推動的網路安全學院也已經在多所大學開辦,在青年人中努力培養建設網路強國和維護網路安全的大批優秀人才,強化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

“沒有意識到風險是最大的危險。”網路自身的特點決定了不可能是沒有風險的,網際網路的發展一方面正在造福人類,另一方面也正在威脅人類。當意識到網路的“雙刃劍”屬性以及安全風險的存在,就要認清風險、分析風險和解決風險,把握其中的規律,找到化解網路風險和維護網路安全的有效治理路徑。

(作者范磊係山東政法學院社會穩定研究中心研究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