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上午,南寧市郵政管理局、南寧快遞行業協會組織快遞企業集中銷毀快遞詳情單。這些詳情單總量近3億份,重約35噸,上面均記錄有用戶個人資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網新聞4月3日訊(記者 尚陽 實習記者 董小迪)國家郵政局日前宣佈,從4月起開始在全國逐步啟動郵件快件實名收寄資訊系統推廣應用試點,並計劃在2018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實名收寄資訊化全覆蓋。與此同時,新疆、陜西、寧夏等地開啟了快遞“隱私面單”試點,在面單上隱藏客戶姓名與手機號的中間四位。

針對快遞實名制推廣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個人資訊洩露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陳舒律師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快遞實名制在幫助確定事件責任人的同時存在個人資訊洩露問題。而保障個人資訊安全,首先要落實現有法律法規,然後從制度和技術上加強管理。

快遞面單資訊量大 實名制推廣存難點

記者查詢發現,快遞實名制由來已久,早在2010年,紹興就曾推行實名制寄件;2015年,國家郵政局宣佈,從當年的11月1日起開始實施快遞實名制登記。但是由於消費者擔心個人資訊洩露,快遞實名制的推廣過程並不順利,具體實施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對此,陳舒表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快遞實名制可以幫助確定事件的責任人;但個人資訊資料洩露的短板也的確成了實名制推廣的難點所在。

快遞單涉及用戶的姓名、手機號、地址等重要資訊,只通過手機號一項就可以查到其綁定的微信、QQ、支付寶等賬號,從而了解該用戶的興趣愛好、家庭成員等資訊。一張快遞單足以讓用戶在網路世界處於“裸奔”狀態。

《2016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我國快遞業務量規模居世界首位,在全球佔比超過4成。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00億件大關,達到312.8億件。快遞最高日處理量超過2.5億件;日均服務人次超過1.7億。2017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預計將完成423億件。這些數字背後,是一個同樣龐大的個人資訊庫。

陳舒告訴記者,其實《侵權責任法》、《網路安全法》等多部法律中都有明文規定,企業對所獲得的消費者個人資訊有保密義務,且只能將其用於授權的使用途徑上,“現在的問題在於能否很好地落實”。

“隱私面單”降低資訊洩露 應出臺專門法律

近日,多地試點的“隱私面單”,用“*”代替普通快遞面單上的收貨人姓名和電話號碼的中間四位數字,快遞員需要通過專屬手機APP查看送貨地址、撥打收件人電話。

在採訪中,陳舒表示,“隱私面單”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因為快遞的從業人員數量眾多,“隱私面單”可以把個人隱私掌控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這不僅縮小了個人資訊洩露的範圍,還通過技術手段降低了防範的成本。”

此前有媒體報道,2015年,廣東一家快遞企業員工,在一個月內向他人出售客戶運單資訊約15000條,共獲利19671元。在一些購物網站上,快遞單甚至被明碼標價:300單以下每單3元,300單以上每單2.5元。

對此,陳舒表示,相關人員按規定都應簽署保密協議,但為了利益,仍會有人鋌而走險,即便沒有人主動洩露,還存在駭客的威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個人資訊安全從技術和制度上也要加強管理。”

此外,陳舒還建議,雖然我國現有的很多法律都涉及個人資訊安全問題,但對個人資訊安全的保護有些分散,如果能出臺專門完整的法律,管理效果可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