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中國經濟這幾年一路走來,充滿了風險和挑戰,收穫了成功和喜悅,成為了全球經濟穩定的“壓艙石”、全球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日益重要作用。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習近平主席的帶領下,立足當代國情和發展實踐,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經濟理念,為經濟實踐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源和政策指引。習近平主席治國理政的經濟理念可以大致歸結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為中心、增進人民福祉,是中國共産黨執政興國、發展經濟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並從中創造新的增長點,提高長期增長潛力。

二是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幾年前,習近平主席作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新常態意味著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動能轉向新的增長動能。新常態是理解中國經濟的一個大邏輯和一系列政策的起點。

三是堅持新發展理念。針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産生的突出問題和矛盾,習近平主席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創新,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注重解決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共用,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以新發展理念為導向,中國把打造一個有效的市場和一個有為的政府緊密結合起來,正在推行一系列重大改革。

四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中國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必須克服重大結構性失衡,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因此,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經濟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為此,中國確立了五個方面的政策性支柱,可以説是用“五支槍打一隻鳥”。改革是強大動力,推動著經濟增長。近年來,中國通過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創新驅動發展、能源革命、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等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經濟逐步轉型和持續增長。

五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習近平主席提出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從政策主體和政策效果兩方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進行科學引導。政策主體上就是宏觀政策要穩,政策效果上就是市場預期要穩。要在穩的前提下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穩和進要有機統一、相互促進。

各位朋友,中國對自己有著強烈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全球有識之士大多已從中國發展中看到了“中國崩潰論”的崩潰、“歷史終結論”的終結。但是,中國不因自信而自滿,不因自滿而停滯,而是力求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尤其是對人類有所貢獻。93年前,孫中山先生説:中國“還要對於世界負一個大責任”。61年前,毛澤東先生説:“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31年前,鄧小平先生説,中國“可以為人類做更多的事情”。現在,習近平主席説: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遵循先輩和領袖的教誨,中國人民有所思,當今中國,還能給人類做哪些貢獻?習近平主席説:“中國人歷來主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當今中國,改革全面深化、經濟持續發展,政治安定團結、社會和諧穩定,民生不斷改善、人民安居樂業。改革、發展、穩定,正是當今世界急需的“必備品”,同時也是當今世界稀有的“奢侈品”。因此,中國將無私貢獻自己的成功經驗、行動方案、各種力量,積極促進國際社會攜起手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原則,在全球經濟治理中大力倡導共商、共建、共用理念,堅決摒棄單邊、獨佔、排他行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構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舟共濟、命運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把我們這個星球建設得更加和平、更加繁榮。

各位朋友,我所任職的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推進中外媒體交流合作。今後我們將與各位同仁繼續共同努力,積極為中瑞媒體交流合作提供更多便利、創造更好條件。

中國有句俗話,叫“百聞不如一見”。歡迎大家多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多與中國的媒體對話交流、開展合作,在互動往來中加深了解、增進友誼,共同推動中瑞關係更好發展、更加繁榮!

謝謝大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