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寨蔬菜花卉大棚。人民畫報 秦斌 攝
土地,農民的命根子
“鄉親們住著新房子,絕不能讓他們餓著肚皮子。”2006年,裴春亮投資3000萬,挖平村南的荒山,為全村500多口人蓋新房,兩年後,村民們歡歡喜喜搬進新村,告別了漏風漏雨的土坯房。此後,如何讓村民“有活幹,有錢賺”成了裴春亮的工作重心。
裴春亮深知,裴寨人祖祖輩輩和土地打交道,農業才是他們安身立命之道。2010年,裴寨老村宅基地復墾了600多畝良田,用來搭建玻璃日光溫室和鋼架地溫溫室,種植大棚蔬菜和鮮切花。種糧食,每畝地收入不過五六百元,而種無公害蔬菜,每畝地能賺兩萬元,種鮮切花利潤更可觀,每畝地能賺六萬元。儘管如此,裴寨人常年耕種紅薯花生小麥,從未接觸過大棚種植,水源、銷路、種植技術,每個問題都足以讓他們望而卻步。
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裴春亮兩次帶隊去山東壽光參觀先進的大棚農業,讓二三十名裴寨村民走到這個東北鄰省的田間地頭,親眼看看溫室大棚裏該如何種。回到裴寨,有些人動了心,但仍然不敢嘗試。這時,裴寨村的黨員便率先行動,種出成果村民們自然會跟著幹。為了給村民提供便利,裴寨村黨支部副書記裴龍翔帶頭成立了蔬菜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專門負責種子、種植技術和經行銷售。村裏還請來當地農業局、科技局以及河南科技學院的專家,不僅在會堂裏給村民上課,還走到大棚裏手把手指導。
蔬菜剛種進大棚時,裴春亮也暗暗擔心銷路不佳會挫傷村民的積極性,於是他自己掏錢在高速公路旁投放廣告,在廣告牌上留下村幹部的電話,直到現在還不斷有人聯繫,這些人逐漸發展了固定客戶,裴寨的大棚蔬菜便不再愁銷路。目前,裴寨社區高效農業已經從2010年的250畝發展到了1500余畝,建成各類溫室750余座,共有1200多名村民參與進來。
裴寨社區商業街。人民畫報 秦斌 攝
第一錘,敲我叔伯哥家
2008年底,裴寨新村建成,萬象更新,但村裏的商業街仍然破舊,路面只有六七米寬,擁堵不堪。裴寨村兩委和村民代表一起商量重建商業街,計劃把道路拓寬到25米,拆掉老街,按面積給村民補上新店面。當時,不少店舖剛建起三四年,村民們或多或少有些不情願,個別村民反抗情緒還很激烈。
裴清麗是負責管理商業街的村委,他對當時的情形再熟悉不過。“好多黨員家都有店舖,我自己家也是賣小百貨的。”當時要拆遷,裴清麗家裏人也不同意,他百般勸説,“不改善經營環境,就沒有商機了,買東西的人就都走了,街道整潔漂亮,人才願意來嘛。”
裴春亮明白,商業街的改造工作要推進下去,必須“先從自家人身上開刀”。裴春亮的叔伯哥在街上修摩托車,把他説通後,老街拆遷的大錘便正式落了第一下。隨後,張貴先、裴泉海等黨員紛紛帶頭拆掉自家店面。這樣一來,村裏其他人也不再有怨言。浩浩蕩蕩的商業街改造工程分三期陸續完成,破舊的老街消失在推土機揚起的塵土中,900多間整潔的商業樓房沿著寬闊的新路建起,超市、飯店、美容院、舞蹈房相繼開業,這裡也成了張村鄉最熱鬧的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