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龍會的母嬰店。人民畫報 秦斌 攝
裴龍會和妻子在裴寨社區的商業街買了一棟兩層門面房,下層賣母嬰産品,上層給嬰兒洗澡,店內燈光佈置專業,貨架整齊,很難想到這是開在農村的店舖。“保守估計一年掙15萬,和自己之前在南方跑船的工作比起來,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裴龍會説。
像裴龍會這樣的商鋪,在河南輝縣裴寨社區商業街目前有約600家。昔日這兒只是一片農村山溝的荒地,現在已經是排排樓房聳立。商業街旁邊是村民住的小別墅區,小學、籃球場、娛樂廣場……所有城市裏的基礎設施樣樣不缺,説起這些變化,都離不開一個人——裴春亮。
少年裴春亮。人民畫報 秦斌 攝
自我積累
走進裴寨村的展覽館,裏面有一張舊的發黃的黑白照,一個叉腰站在黃土上的小男孩,渾身塵土,衣服破舊,但小小身軀散發出與其年齡不相符的成熟志氣,這就是小時候的裴春亮。
13歲那年,裴春亮因為家境貧寒被迫輟學打工,父親在他16歲時離世,村支書領人砍了樹做了棺材,大家湊錢買了壽衣才安葬了父親,母親在安葬父親第二天,對裴春亮説:“鄉親們對咱的恩情到啥時候才能還上呢?”從那時起,報恩的根就紮在了裴春亮的心裏。
裴春亮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磚場打工,因為勤快肯幹,老闆主動給他漲工資,從30塊漲到40塊。他拿著賺來的錢到安陽技校學習家電維修,想學一技之長,學完之後發現那時候有電視機的人太少,要維修的就更少了。
沒活幹,不能餓著肚子,裴春亮想找一個小成本的買賣,最好是沒人會賒欠的生意,他想到了學理髮,在農村,剃頭是不允許欠錢的。然而,剃頭師傅卻不想教裴春亮,原因是怕他搶了自己的飯碗,他就天天去幫挑水,挑了十幾天的水終於感動了剃頭師傅,這才拜師學藝。
那個年代,大家喜歡在剃頭鋪聊天,裴春亮聽説附近缺一個會照相的,於是又開始自己學習照相,給別人拍照洗照。就這樣,裴春亮白天理髮照相,晚上修電視機,一樣不耽誤。
這樣辛苦幹活,總算攢了一點小錢,後來聽説外地人來收核桃山楂沒有吃飯的地兒,於是就租了房子學做燴面,最多的時候一天賣了400元錢,慢慢積累學習,有了錢他開了得帝德大酒店,雇了20多人幹活。這個名字就是“得到上帝的恩德”的意思,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
裴春亮從小是個有心人,隨身都會帶著筆和本,看到電線桿上的廣告也會記下來。“那時候覺得商機遍地都是,只不過很多人沒有發現而已。”他説。
來裴春亮飯店吃飯的很多顧客聊天説花崗岩大理石在北京上海賣很賺錢,不甘一輩子平庸的裴春亮動了心。他讓未婚妻看著飯店,自己去北京賣大理石,這樣即便北上不成功,至少家裏還有産業。
裴春亮開始在北京騎著自行車四處推銷大理石,掙來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最多單筆生意掙了9萬元錢。
“創業的那些日子,我每天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這麼多年的磨練,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腳踏實地做事,沒有不成功的。”裴春亮説。
裴春亮從小就願為同齡人出頭打架,在新鄉汽車站,親眼見賣香蕉的“碰瓷女”故意往務工人員身上碰,逼他們買香蕉,他當場將其揭穿。樂善好施,喜歡交朋友的性格讓裴春亮的事業也越做越大。
從北京回來後,他和朋友合夥開礦、做貿易,生意越來越大,産業涉及集酒店經營、機械鑄造、礦業開採、水泥生産等,成為一名成功的農民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