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稅收大數據打造有分量的稅務話語體系

“在稅收大數據的機遇面前,更要有危機意識,更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用稅收數據去打造稅務部門的話語體系。”國家稅務總局王軍局長在多個場合強調,要深度挖掘利用稅收數據資訊這座“金山銀庫”,更好地服務國家宏觀經濟決策和社會管理。

金稅三期工程實現了全國稅收數據大集中,解決了各地系統不統一、數據難集中等長期困擾稅收工作的老問題,為深度挖掘稅收數據價值提供更全、更新、更細、更準的數據基礎,為打造彰顯稅務部門價值的話語體系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依託金稅三期工程,企業涉稅資訊實現在區域間、層級間、部門間共用,有助於開展多層次、寬領域、跨區域的協作共治和共同服務,為國地稅服務深度融合、執法適度整合、資訊高度聚合以及業務通辦、跨區域辦稅創造了條件,推動納稅服務向縱深推進。

“由於國地稅數據實現互通,我們向主管國稅機關報送增值稅申報表後,系統將自動生成公司在地稅應繳納的附加稅、費金額。”武漢銀都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會計劉蘇娜告訴記者,如今她能在一個窗口快速申報並劃扣兩個部門的所有稅費,報送的資料少了,比原來方便多了。

吉林省白山市的納稅人張慧告訴記者,她經常跨地區給工地運沙子,以前沙子運到外地,受主管稅務機關的限制,在當地開不了發票。“現在有了金三,沙子拉到哪兒,發票就開在哪兒,比原來方便多了。”依託金稅三期,湖北、海南、湖南、浙江、山東等地已經全省通辦,全國通辦不再是夢。

金稅三期還建立了強大的外部共用渠道,可以與第三方對接,亦可與地方特色軟體銜接,充分體現出系統開放性、共用性的特色,為深化資訊共用、推動社會共治預留了廣闊空間。

天津市國稅局完成金稅三期和“天津市行政許可服務與績效管理系統”的對接,實現企業設立與稅務登記資訊即時共用,從而在天津自貿區率先實現企業設立“一證一章一票”一天辦結,為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創造有利條件。重慶市國稅局依託金稅三期實現工商端稅務登記數據的實時傳遞,30秒內即可清分至管轄地稅務所。

依託金稅三期對海量數據的深度應用和持續優化,稅務部門得以將以往分割孤立的數據拓展為囊括稅務端數據、第三方數據、網際網路數據、企業端數據“四位一體”的大數據源,打開海量稅收數據這個富礦,並通過篩選、加工、整合、比對集中存儲的數據,實現了對涉稅風險的精準制導。

江蘇省國稅局以大數據為“千里眼”,研發“數據情報管理平臺”,全面對接金稅三期,實現網際網路數據的智慧採集和運用,存儲系統內外73個部門290億條數據,建成包含模型、指標、項目、案例共計731項的風險識別庫,實現涉稅行業模型全覆蓋、事中事後要求全覆蓋、風險管理要點全覆蓋。“數據情報管理平臺”全年自動産生風險資訊180多萬條,全省風險應對成效逾260億元。

大數據還將推動納稅信用體系建設。利用稅收大數據,稅務部門還可以跨領域、跨行業跟蹤、記錄納稅人的投資、生産、分配和消費行為,通過清洗、整合、加工後,立體化地呈現一個企業的真實圖像,從而評估納稅人信用情況,使稅務部門的風險管控更具針對性。今後,諸如“走逃戶”等有過不良納稅信用記錄的納稅人將“寸步難行”。

在當前如火如荼稅制改革中,金稅三期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著眼稅制改革,金稅三期確有其優勢之處,特別是在自然人稅源管理方面,真正實現檔案式管理,為今後地稅以自然人管理為主的稅收徵管改革奠定良好基礎。”廣東省中山市東區地稅局徵收股副股長劉文濤説。

“稅制改革已步入深水區,特別是個人所得稅、房地産稅都需要接收、處理和分析海量數據。沒有資訊化手段的支撐,全面深化稅制改革就無法推行。”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説,十年磨一劍的金稅三期,為實現稅收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支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