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源頭上確認利益契合點,有利於打造惠及30億人的區域合作
俄塔社總編阿布哈京對本報記者表示,絲綢之路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在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多個領域都有著重要意義。從經濟角度看,它是對習近平主席去年提出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的認可和深化,從歷史、文化等源頭上進一步確認了沿線各國共同利益的契合點,大大提振了這些國家攜手推進區域經濟合作的信心,有利於成功打造惠及30億人的區域合作模式。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阿丰采夫對本報記者表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日趨密切。絲綢之路申遺的成功,有利於對其加強保護和開發,將沿線各國的物資以最安全、最便捷的方式運抵目的地,全方位拓展亞歐大陸橋的輻射功能,加速地區和世界經濟的良性迴圈。
波蘭格但斯克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瑪爾採利·布爾德爾斯基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絲綢之路曾在東西方國家之間的融合、交流與合作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絲綢之路崇尚和平發展與文化融合的精神,對當今世界發展仍有重要借鑒意義,堪稱值得世界各國學習的“絲綢之路發展模式”。絲綢之路申遺成功,本身就是中國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三國對這一模式的又一次成功實踐,將極大地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有力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世界經濟也將産生積極影響。
義大利羅馬大學副校長馬西尼對本報記者表示,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將使古代東西方交往吸引更廣泛的關注。通過古代絲綢之路進行交換的不僅僅是商品,東西方文化也通過絲綢之路不斷交融薈萃,對東西方融合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現在提起意中、歐中之間合作關係,人們似乎將更多的關注僅僅局限于經貿往來,如果通過絲綢之路申遺能夠使意中、歐中文化交流得到更多重視,將推動意中、歐中合作關係邁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中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賦予絲綢之路更多現實意義
作為一條曾經連接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重要商貿走廊,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在埃及專家學者中也引起了熱烈反響。
開羅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薩利赫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絲綢之路項目是中國首次與其他國家聯合申請世界遺産,歷史上的友好合作之路通過這一形式再次將中國與沿途各國聯繫起來,為燦爛的歷史增加了新的注解。希望埃及與中國在物流、經貿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努力,把“一帶一路”真正建設成為現代的絲綢之路。
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漢學家穆罕默德·阿裏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溝通西方的重要走廊,它架起了一座中國與中亞、中東乃至歐洲的和平、發展、繁榮之橋。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從一個方面表明世界肯定了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中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我認為這一戰略構想將絲綢之路從過去帶到了現在,賦予了它更多的現實意義,展現了中國日益重視同中亞、阿拉伯國家合作的戰略眼光。同時,包括埃及在內的不少阿拉伯國家都已經提出了‘東向政策’,將更多的目光投向東方、投向中國,我認為這與‘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有異曲同工之妙。”(記者王雲松、黃文帝、陳效衛、林雪丹、李增偉、韓秉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