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大運河和絲綢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發佈時間: 2014-06-23 09:55:23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王雲松等  |  責任編輯: 張艷玲

  京杭大運河杭州終點標誌——拱宸橋。李忠攝(新華社發)

  修葺一新的張騫紀念館頗受遊客青睞。新華社記者 陶明攝

中國去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激起了絲綢之路沿途國家更大的合作熱情。圖為中國和哈薩克最大的非資源領域投資項目——阿克套瀝青廠開工儀式現場。

本報記者 黃文帝攝

22日,在卡達首都多哈召開的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産大會審議並通過中國大運河項目和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大運河”和“絲綢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世界遺産委員會認為,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流通和對領土的統一管轄,反映出中國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以及東方文明在水利技術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傑出成就。

世界遺産委員會表示,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近2000年以來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絲綢之路見證了西元前2世紀至西元16世紀期間,亞歐大陸在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方面的交流,尤其是遊牧與農耕文明之間的交流。絲綢之路在長途貿易、推動城市發展等方面是一個典範,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等宗教和城市規劃思想等在古代中國和中亞等地區的傳播。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會議發言中表示,大運河的申遺使世界遺産保護理念在中國大運河沿線8個省(市)、1.7億民眾中得到廣泛傳播並深入人心。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進一步增進了中國和哈、吉等中亞國家的傳統友誼,成為新時期中國與中亞地區各國和平對話、共同發展的新紐帶。

童明康表示,大運河、絲綢之路申遺是史無前例的遺産保護過程。大運河、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以後,中國政府將恪守《世界遺産公約》及其操作指南的有關要求,繼續為大運河、絲綢之路珍貴文化遺産提供最好的保護,讓蘊含豐富精神內涵的大運河流淌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讓古老的絲綢之路再次綻放燦爛的光彩。

此次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大運河包括橫貫中國中東部地區的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申報的系列遺産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産點。

絲綢之路項目是跨國系列文化遺産,包括33處遺跡。其中,中國境內有22處考古遺址、古建築等遺跡,哈薩克境內有8處遺跡,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有3處遺跡。

本報北京6月22日電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22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産大會上,中國大運河項目和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國外專家學者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紛紛表示,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再次證明了世界對絲綢之路的認同,將直接促進本地區的人文交流,同時對促進區域經濟合作和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1   2   3   下一頁  


 
分享到:
20K
 
猜你喜歡

新聞評論

網友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