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十年中國航太大步前進 探究國外探月工程

中國網新聞11月2日訊(記者 戚易斌)十年前,“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繞月,標誌中國邁出了深空探測的第一步。十年來,中國通過利用已有的人類月球探測成果,優化探測目標,優化技術實施途徑,形成了一條有自身特色的月球探測之路。
標題圖片
中國探月十年捷報頻傳

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對月亮有著深深嚮往的情結。2007年10月,“嫦娥一號”承載著中國人九天攬“月”的夢想,完成了一期“繞月”使命。

2010年10月,“嫦娥二號”衛星獲得世界首幅解析度為7米的全月圖,標誌著我國的月球探測水準有了新的提升,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披掛出征,成功實現月面軟著陸,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月面軟著陸和月面巡視探測的國家。

如今,蓄勢待發的“嫦娥五號”,將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屆時,中國探月工程將完成“繞”“落”“回”的三小步,也意味著中國將完成“探月”。

中國探月工程連創佳績,離不開國家的鼎力支援和航太人的努力奮鬥,我國的航太事業選擇了一條非常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嫦娥一小步,中國一大步。對中國航太來説,從技術上講已具備了開展載人登月研發的基本能力。中國正不斷摸索積累經驗,為實現登月的夢想而繼續前進。

標題圖

標題圖片美國圖

標題圖片歐洲圖

標題圖片日本圖

 
 
 
標題圖片 

探月工程與民生息息相關

中國發展航太事業的動機,不是為競賽和威懾,也不為面子和形象,而是以助力國家發展和建設為首要原則。正因為如此,中國的航太事業才能量力而行,很好把握髮展的節奏和步伐。

探月工程到底對老百姓有什麼好處?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首任探月工程總指揮欒恩傑認為,科學進步與人們的生活一定是相關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所以,探月工程對未來民生的好處,不是現階段的成果能完全體現清楚的。如果用“能不能得到眼前的應用”來判斷該不該進行科學探測,往往會貽誤科學技術的發展。

反過來,如果我們的深空探測活動最終不能讓太空資源為人類造福,那麼這項事業發展是不會長久的,也是沒有動力的。

實際上比如手機通訊、天氣預報、導航定位、遠端教育醫療等,現在人類社會和生活的很多領域已經離不開太空技術。在通過“繞、落、回”掌握月球到達和返回技術後,我們還應著眼于未來開發利用月球開展後續探測活動。相信一定還會有更多更廣的應用不斷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體現出來。

世界各國探月工程透視

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特別是航太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不斷加大對月球的探測活動,許多國家都把登月列入了未來一代的大型航太計劃。

可以説,登月工程的實現,將決定各國未來數十年乃至數百年在太空領域探索的地位。即便是曾經多次將人類送上月球的美國,也提出了重返月球的口號。

標題圖片

美國

在美國的探月史上,“阿波羅計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在月球著陸,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第一個腳印,這也是人類月球探測最輝煌的成果。美國之後又多次發射“阿波羅”號飛船對月球進行了探測。

由於財政預算緊縮等原因,“阿波羅計劃”之後的近30年間,美國的探月步伐大大放緩。1986年,美國提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設想。1994年1月和1998年1月,美國分別發射了“克萊門汀”號月球軌道器和“月球勘探者”號軌道器對月球進行探測,為日後建立月球基地探路。

2005年,布希政府提出了“星座計劃”,計劃研製一系列新的航太器、運載火箭以及相關硬體,幫助美國人在2020年重返月球,進而飛向火星。但此後在奧巴馬政府上臺後取消了登月計劃,提出2025年登陸小行星,2030年將人類送上火星。

不過,隨著特朗普的上任,美國政府目標再次出現“反轉”。根據媒體今年2月披露的美國一份新的太空計劃,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希望在3年內將人類送往月球軌道,並指出和冒險前往更遙遠的太陽系深處相比,增強人類在地球與月球之間的活動能力將是NASA未來的重心。

就在上月,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在重組後的美國國家空間委員會的首次會議上發表演講,正式宣佈美國將重啟登月計劃,“我們將使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我們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在月球上插上旗子和留下腳印,也是為美國宇航員前往火星和深空奠定基礎。”

標題圖片

歐洲

在對月球的科學探索上,歐洲曾一度領先世界。1609年,義大利人伽利略利用自製望遠鏡首次觀測到月面上星羅棋佈的斑點,並繪製出世界上第一幅月面特徵圖。1647年,德國人海威留斯出版了首部有關月球題材的科學專著《月圖》,並運用地球的地理名詞為月面特徵命名。1964年,歐洲七國成立了歐洲太空火箭開發組織和歐洲太空研究組織。

20世紀80年代,由歐洲17國組成的歐空局開始探月研究。2003年9月27日,歐空局將“智慧”1號探測器送入太空並完成了多項探測任務。

歐洲航太局計劃于2018年進行首次登月,尋找月球上的水源,以期為未來的登月宇航員提供生存資源。這項計劃斥資5億英鎊。歐洲航太局將派遣月球探測器在月球南極登陸,尋找月球表面是否有冰存在。如果發現冰,將顛覆此前科學家的推測和以往探月任務的結果,此前研究顯示月球沒有水。

歐空局探月計劃首席科學家弗英曾表示,歐洲希望在月球上建立一個“諾亞方舟”,將地球物種的基因存儲起來,當地球遭遇核戰爭危機或小行星撞擊時,人類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續。

標題圖片

日本

1990年1月,日本成功向月球軌道發射了“飛天號”科學衛星。但這一小型探測衛星很快失靈,最終於1993年4月墜毀在月球上。

1991年,日本又啟動了月球A計劃,主要目標是在1995年發射月球探測器——月球-A。由於在研究過程中缺乏統籌安排,同時又太過急於求成,這一計劃最終中止。

2007年9月14日,日本成功發射“月亮女神”號繞月探測衛星。2009年6月,“月亮女神”在完成了調查任務後撞向月球表面,完成最終使命。發射“月亮女神”也是日本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月球探測的開端。

今年7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透露了其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2030年左右將人送往月球。這是JAXA首次表明,將把該國宇航員送往比國際空間站更遠的地方。

JAXA的計劃是,2025年加入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領導的一項任務——在月球軌道建造空間站。JAXA計劃將利用於2019年發射的無人小型月球探測器“SLIM”的相關技術,開發載人著陸器。

據稱,NASA要求日本建設作為基地重要組成部分的居住區。JAXA發言人表示,日本希望在這個多國合作的任務中做出自己的貢獻並分享本國的技術,最終將宇航員送往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