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拉松熱”帶動跑步經濟 國外賽事各有特色

中國網新聞9月20日訊 (記者戚易斌 實習記者王子陶)上週日,北京馬拉松賽迎來第37次鳴槍,今年的“北馬”共有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人參賽。最終,摩洛哥選手博納瑟以2小時11分16秒的成績獲得男子組冠軍,女子組冠軍由衣索比亞選手貝耶內摘得。

2017年北京馬拉松的報名人數高達10萬人,國內的一股“馬拉松熱”讓更多的百姓開始接觸並參與這項同時考驗技術和毅力的體育項目。
標題圖片

賽事數量井噴 馬拉松經濟形成

創立於1981年的北京馬拉松素有“國馬”之稱,是中國最重要的馬拉松賽事之一,至今已連續舉辦37屆,參賽人數屢創新高。北京馬拉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應,成為北京的城市名片之一。《2017年中國最具贊助價值體育賽事TOP100》榜單顯示,北京馬拉松在國內的賽事品牌價值僅次於中超和CBA,位列第三。

火爆的北京馬拉松只是近年來“馬拉松熱”的冰山一角。2015年被稱為中國馬拉松元年,國內大大小小的跑步類賽事數量猶如井噴。中國田協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註冊的馬拉松賽事共328場,參賽人數達到280萬人,預計到2020年,馬拉松賽事有望達到500場。

馬拉松可以在中國短時間內快速發展,一方面是因為參與跑步這項運動的民眾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是主管部門對於賽事申辦的要求放寬,這讓社會資本積極涌入到這個新興市場。馬拉松經濟除了賽事贊助費、報名費等收入,還包括酒店、電視轉播、新媒體行銷等收入。此外,馬拉松經濟還帶動了整個跑步産業鏈,速幹衣、運動手環等新裝備和運動相關的APP均陸續推出。據預測,未來中國跑步市場容量可達300億元。

標題圖

標題圖片法國圖

標題圖片日本圖

標題圖片美國圖

 
 
 
標題圖片 

提升賽事品質 走規範化發展路線

儘管國內的馬拉松比賽發展迅速,但在軟硬體服務上仍存有問題。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稱,雖然馬拉松這類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快速發展,但供給總量不足、賽事結構不優、服務品質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與群眾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賽事品質的提升需要依靠多方努力。主辦方要提高賽事組織能力,找準賽事定位;贊助方合理邀請參賽選手,控制賽事獎金;參賽者們提高科學健身意識和安全意識,在比賽中保持文明禮儀。

孟瑋表示,下一步,政府將出臺促進競賽表演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馬拉松及相關賽事的辦事指南,出臺賽事審批取消後的服務管理辦法,建立多部門聯合“一站式”服務機制,為行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國外馬拉松各具特色

隨著國人對馬拉松熱情的不斷升級,許多跑者們也想體驗國外的馬拉松賽事。相比于中國,馬拉松在國外發展得更加完善。除世界馬拉松系列賽的六大滿貫等高標準賽事,也有許多兼具趣味和競技性的特色馬拉松賽事。

標題圖片

法國——波爾多紅酒馬拉松

波爾多梅鐸紅酒馬拉松每年9月在世界最著名的紅酒産區—法國波爾多舉行。賽事全程42公里,途徑波爾多50多座酒莊。這場馬拉松最具特色的當屬全程20余個補給點提供的世界級紅酒佳釀。參賽者在比賽過程中若每個補給點都只喝一小杯紅酒,全程結束後相當於喝完三瓶紅酒,每年有10%的參賽者因為不勝酒力而無法完賽。

除紅酒外,補給點還提供奶酪、生蠔、鵝肝醬等美食,沿途有現場音樂表演,讓參賽者們在跑步途中不會感覺枯燥。

波爾多馬拉松的另一大特色是Cosplay裝扮,每年賽會提出一個主題,參賽者們可五人以上集體報名,並承諾比賽時集體Cosplay,集體抵達終點,結束後出示照片即可贏得賽會提供的一定數額獎金。

標題圖片

日本——京都馬拉松

京都馬拉松自2012年開始舉辦,最初是為了振興在2011年大地震中受創的東日本地區,被稱為“風景最美、最具浪漫風情”的馬拉松比賽。比賽線路經過天龍寺、金閣寺等著名古剎,也經過京都音樂廳和京都市政廳等現代建築。比賽期間,選手、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只要出示身份證明,就能免費享用料理和飲品,其中包括部分限定美食。

京都馬拉松也延續著東京馬拉松高服務品質的特點。賽前有井然有序的馬拉松展會;比賽中專業的志願者和賽道補給點隨處可見,路上還可看到當地民眾自發張貼的鼓勵標語和此起彼伏的加油聲;終點處則可以為選手們提供按摩服務。

此外,京都馬拉松是京都傳統文化展示的平臺。賽道沿途有鼓樂隊、合氣道和藝妓等傳統項目表演,讓選手們和觀眾都感覺到不虛此行。

標題圖片

美國——火奴魯魯馬拉松

火奴魯魯馬拉松始創于1973年,于每年12月舉行,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關門時間和人數限制的馬拉松比賽。這項賽事一直以全海岸景觀賽道和週到貼心的服務著稱。

比賽于早上5點開始,順著沿海公路一路向東。在這條路線上,參賽者可以一睹夏威夷懷基基海灘、鑽石頭火山等著名景點。由於沒有關門時間,參賽者可以盡情欣賞火奴魯魯的優美風光,在終點處觀看美麗的日落。

比賽前的傍晚,主辦方會為參賽者們準備一場晚會,為跑者們加油打氣。比賽當天全程設置16個救護補給點,並有超過2300名志願者為整場比賽提供服務,補給點除提供水和運動飲料外,還有能量膠為參賽者補充體力。若氣溫升高,賽會組委會也會採取提供冰塊、噴淋水霧等降溫措施保證參賽者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