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待更多大國工匠 國外“工匠精神”如何煉成

中國網新聞9月14日訊(記者 戚易斌)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西一家裝備製造企業考察時,為該企業高薪重獎技能突出的工匠人才表示了稱讚。李克強強調,要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中國製造不僅有價格競爭力,更有品質競爭力。

總理的點讚,傳遞出了一個國家對工匠價值和工匠精神的沉甸甸的尊重。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追求高端製造的今天,工匠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是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蛻變所必須的精神動力。

標題圖片
工匠精神重煥生機

工匠,曾是中國人數千年須臾不可離的職業,木匠、鐵匠、石匠等手工匠人以精湛技藝在傳統生活中打下底色。《莊子》中就有“庖丁解牛”的記載,3000多年前的魯班精神更是中國人骨子裏流淌著工匠精神血液的最好見證。

對於技術精益求精的追求,是中國歷史上綿延不絕的一筆精神財富。在璀璨的中國文明中,無數巧奪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們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的産物。這樣的追求,曾一度在對量的追求和低成本的追求過程中,被人們忽視過。如今,這精神正在重新煥發生機。

2015年“五一”開始,中央電視臺推出《大國工匠》系列新聞專題片,講述大國工匠們匠心築夢的典型故事,唱響以勞動托起中國夢的時代讚歌,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在2016年的全國“兩會”上,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今年全國“兩會”,工匠精神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説,“品質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

標題圖

標題圖片德國圖

標題圖片日本圖

標題圖片美國圖

 
 
 
標題圖片 

樹立工匠精神的價值體系

這些年來,工匠精神在國內更加得到重視和推崇,全社會呈現出尊重能工巧匠的創造力和貢獻的良好氛圍。工匠精神之所以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正是因為它切中時弊、符合時需。

《中國製造2025》指出,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對此,我們更應將“挑戰”當作提高核心技術的外部壓力,強化工匠精神,讓“中國製造”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智造”。

工匠精神的塑造並非“一日之功”,除了將工匠精神納入到國民教育中、重視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育,建立工匠精神的養成的制度體系外,還需要牢牢在社會上樹立起工匠精神的價值體系。在“中國製造2025”的契機下,只有當個人、社會、政府等多管齊下形成合力,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國製造,才能讓中國製造業的筋骨更為強健,繼續穩步前行。

國外“工匠精神”如何煉成

做好現代工匠是國外工匠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工業4.0時代國際勞動者們的重要追求目標。從守護傳統工藝,到經營現代企業,在許多國家,工匠精神已成為一種職業操守,一種行業自律,滋養著全社會繼承傳統,開拓創新。

標題圖片

德國

“德國製造”聞名於世,但這一美譽不是一夜間獲得的,而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者的踏實勞動造就的。職業教育常被人們視為德國經濟發展的“秘密武器”。眾所週知,德國高品質技工來自雙元制職業教育。

德國國內,不到一半的中學生選擇上大學,而一半多的中學生會選擇接受職業教育,其中不乏大量成績優異、完全能被大學錄取,卻依然選擇接受職業教育的中學生。德國的職業教育之所以吸引人,在於德國技師收入可觀,其社會地位也與學士相等,同樣受人尊重,有些技師的收入甚至可以超過教師或醫生。

德國職業教育的一個基本職業精神就是:一絲不茍、照操作規程辦事。正是這種職業精神使得德國的職業教育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們的嚴謹、負責態度,為“德國製造”的品質做好了鋪墊。

德國職業教育專家比爾申克表示,品質永遠擺在第一位,這一點所有學生必須了解。如果學生在培訓企業表現欠佳,那就會收到來自企業的警告,並承擔相應後果。

標題圖片

日本

在日本,工匠被稱作“職人”,而“職人精神”也貫穿到各行各業。日本擁有數以萬計的百年老鋪甚至千年老店,許多日本企業能延續百年甚至千年的秘訣,就是持之以恒專注自己的事業,不為眼前的利潤所左右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對技工的尊重。在日本,藍領工人的收入甚至超過白領,在社會上也受到尊敬。技術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8%以上,遠遠超過大學生。日本藍領工人的薪資水準在全世界都處於很高的水準。一個高級技術工人的月薪,足以支撐起全家的開銷。

在日本的製造工廠裏,稍有瑕疵的商品絕對無法下線。日本人注重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和完美主義,技術一流的藍領工人就是日本製造業強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實際上,在進入工廠前,日本的學前和學校教育體系,不會教給學生任何具體的職業技能,但卻會無孔不入地植入“匠人意識”,從小培養孩子對鑽研技術的興趣。

標題圖片

美國

美國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創新,優秀的工匠就是別出心裁、不拘一格、自由創造的人。工匠精神不僅促成了美國今天的成就,也豐富和發展了美國文化。

各類工匠、創客、發明家在用自己的創造改變社會的同時,美國開放、包容的文化也在反哺工匠精神。在美國科學界有一種説法:“美國有能力資助最瘋狂的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來自全世界優秀研發人員樂意在這片土地上奮鬥的原因。對於多數技術愛好,你能找到大量志同道合者與眾同樂;可以輕易獲取相關的專業出版物,從中得到指導;還可以自由購買到所需的工具與材料,而且價格便宜。

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競爭中佔領先機,美國提出了“回歸製造業”,並於若干年前在社區興辦“工匠空間”、開展“工匠運動”,目的就是進一步培養工匠精神,重振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