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旅客飛機上玩手機被罰 國外航空如何管理手機使用

中國網新聞8月25日訊(記者戚易斌 實習記者何子美)日前,鄭州至三亞的一趟航班上,一名男性旅客不聽機組人員勸阻,執意在飛機滑行過程中使用手機,造成該航班滑回“延誤”,無法正常執行飛行任務。目前該旅客因一己“任性”,被警方依法做出行政拘留十日處罰。

鄭州機場警方提示廣大旅客,飛行安全不容“任性”,旅客在飛行過程中使用手機或者在機艙內發生打架鬥毆等事件,不但對旅客自身安全造成威脅,而且會影響到航班正常起降,更有可能造成無法估量的嚴重後果。
標題圖片
中國民航禁用手機 保障安全

去年8月,中國民航局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修訂徵求意見稿公佈,將“違反規定使用手機”視為“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干擾行為”,最高罰款5萬元。在我國,飛機上違規使用手機一直是明令禁止的,這次修訂徵求意見稿將此規定進一步明確,處罰也更為嚴厲。

中國民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手機使用的信號頻率與飛機所使用的頻率同屬於一個波段,有可能産生諧波干擾,影響飛行安全,民航在安全上出不起半點差錯,因此飛行全程不能使用手機。

標題圖

標題圖片日本圖

標題圖片美國圖

標題圖片俄羅斯圖

 
 
 
標題圖片 

取消手機禁令將成全球趨勢

隨著移動電子設備逐漸成為人們不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航空公司也在探索和突破,在航班上推出網際網路服務。國內的一些航班已能夠提供“空中WIFI”服務,但目前仍然只能供平板電腦等設備使用,禁止使用手機。

據深圳市航電技術研究院首席技術官謝鷹介紹,從飛機硬體來講,國內航線正在飛行的飛機與歐美發達國家並無差別。也就是説,既然國外已經開放機上使用手機,國內航線的飛機也具備同樣的硬體條件。對於國內開放飛機上使用手機的前景,謝鷹形容,這是“大勢所趨”,目前也在行業內徵求意見。

中國政法大學航空與空間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起淮認為,針對手機無線電對航空器飛行的干擾、影響及其程度,可以做更深入的調查、研究和理論論證,我國民航法對此問題的規定,可以綜合借鑒其他航空公司、飛機製造商的處理方式,找到更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

國外航空對手機使用是否有限制?

各國對於手機干擾飛機飛行的理論認識一致。因此,各國對飛機上使用手機作出不同程度和不同標準的限制。

標題圖片

日本

日本國土交通省從2015年起,放寬客機內使用手機規定,允許乘客在飛機準備起飛關閉機艙門之前、降落機場打開機艙門之後使用手機。按國土交通省官員説法,新規定與歐洲標準類似,2016年4月1日全面實施。

在此之前,國土交通省為防止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用品的電波可能對客機造成影響,禁止旅客在機內使用所有電子用品。旅客反映,他們希望在日本客機內能打開手機。因此,日本國土交通省請專家詳細調查機內打開手機對飛機安全性的影響後,確認飛機停在機場時,旅客打開手機不會對客機造成影響。

此前,由於電子設備的信號可能會影響客機儀器,日本一直禁止飛機起降時使用電子設備,但由於歐美國家紛紛放寬限制,日本也在確認機體安全性的基礎上解除了上述限制。

標題圖片

美國

美國是最早禁止飛機上使用手機的國家。1991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出臺規定:禁止乘客在飛機上使用手機。美國聯邦航空局認為手機對飛行系統産生實質干擾,並向所有商業航空公司推行這項禁令。200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打算放寬這項禁令,允許乘客在某些特定的限制下在飛機上使用手機。

2013年10月,聯邦航空局開始允許在飛行的任何階段(包括起飛和降落階段)使用電子設備,手機需開啟飛行模式或關閉通信服務。若旅客乘坐的航班上提供無線網路服務,乘客可根據需要自行購買使用,聯邦航空局不會對此限制。

標題圖片

俄羅斯

從2016年7月起,俄羅斯航空公司解除了飛機上使用手機的限制,全面放寬了飛機上使用一切電子設備的條件,乘客乘坐俄羅斯航空有權利全程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智慧手錶、數位相機、錄影機、便攜錄音機和其他一切電子設備。但這些設備必須關閉數據交換傳輸功能,開啟飛行模式。

與此同時,仍有一些航空公司繼續限制手機使用。新西伯利亞航空公司新聞發言人表示,公司仍然限制手機的原因,僅僅是擔心乘客被電子設備分散精力,錯過飛機內重要的廣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