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幻大會不缺中國面孔 盤點全球知名科幻獎項

中國網新聞8月23日訊(記者 戚易斌)日前,世界科幻協會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了第75屆世界科幻小説大會,75屆雨果獎也在大會上揭曉。雖然中國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三體Ⅲ·死神永生》未能獲得最佳長篇小説獎,但出席現場的100多個中國人成為大會亮點,這也是首次有這麼多中國面孔現身這個世界科幻展示平臺。

近年來,中國科幻文學呈現崛起之勢,隨著其不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科幻文學的國際能見度、知名度也在提升。觀察今年以來中國科幻創作出版和産業發展的上行態勢,中國科幻確實進入了初步繁榮期。

標題圖片

中國科幻閃耀世界文壇

雨果獎是由世界科幻協會頒發的科幻文壇獎項,為紀念20世紀世界著名科幻作家雨果·根斯巴克而設立,從1953年開始頒發。在世界科幻界,雨果獎和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設立的星雲獎被公認為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兩項世界性科幻大獎。

2015年,劉慈欣的科幻小説《三體》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獲得當年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説獎,劉慈欣由此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人。時隔一年,“80後”女作家郝景芳憑藉中篇小説《北京折疊》也獲得雨果獎,這是中國科幻作家第二次摘得這一獎項,大大提升了中國科幻的國際能見度和知名度。

在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經濟和巨型對撞機、量子通信網路走在世界前列的大背景下,中國科幻文學藝術和事業産業發展逐漸展現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格局。2016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大力開展科幻、動漫、視頻、遊戲等形式的科普創作。而設立“中國國際科幻節”,也已進入科協的行動綱領。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的泛科幻讀者、觀眾與科幻迷共計達8000余萬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電子政務平臺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備案登記的科幻電影已達85部,相較于2014年的17部和2015年的63部,近三年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呈現出良好的上升趨勢。中國的科幻作品作為新興文化創意産業,以科幻小説為核心,相關的有影視、圖書、動漫、遊戲、創客空間等方向,一旦産業鏈完善,發展潛力巨大。

標題圖片星雲獎圖

標題圖片阿瑟·C·克拉克獎圖

標題圖片銀河獎圖

 
 
 
標題圖片 

中國好故事也需科幻文學“傳聲”

中國文化講究回溯傳統,文藝創作也傾向於歷史敘事。但隨著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FAST射電望遠鏡項目、“墨子號”等一系列基礎物理研究領域的新名詞、新實踐不斷刷新中國人對科技的認知,中國科幻也有了躋身世界更前沿的知識儲備保障。

同時,我國數千年相沿不廢的傳統文化,為科幻文學的意義建構提供了優渥的思想滋養。中國傳統文化裏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與科幻文學不僅不相衝突,而且是科幻文學發揮想像力的資源寶庫。這是中國科幻文學的獨特優勢所在。

《光明日報》社論指出,中國科幻的繁榮和走出去,有助於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講好中國科技發展所內含的創新精神的故事。如今世界對中國科幻的關注,也意味著對中國的關注。如劉慈欣所言,科幻文學正在也應當成為外部世界讀懂中國的一把新鑰匙。

盤點世界著名科幻文學獎項

科幻小説誕生於19世紀,是歐洲工業文明崛起後産生的文化現象之一。此後,無論是什麼報刊或網站的暢銷書排行榜上,都不乏科幻小説的身影。像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類型小説産業,自然免不了會産生出為數眾多的大小獎項為其服務。這些獎項不但為推動科幻文學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是廣大讀者最可信賴的閱讀指南。

標題圖片

星雲獎

星雲獎是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所設立的獎項,首創于1965年,每年度由該協會評選和頒發。其獎金來源以出版年度獲獎作品的收益為基礎,獎盃則是一個由透明合成樹脂製成的螺旋星雲——這個獎項也因此而得名。

星雲獎雖然評選範圍僅限于在美國出版或發表的科幻及奇幻作品,但仍是幻想小説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它經常被用來與雨果獎相提並論,二者合稱為“雙獎”。如果一部小説同時拿到了“雙獎”,就標誌著它已經毋庸置疑地進入了經典作品的殿堂。

星雲獎獲獎名單通常會在每年的四五月公佈。獎項設置比較簡單,包括最佳長篇小説、最佳中篇小説、最佳中短篇小説、最佳短篇小説和最佳劇本。此外還不定期地頒發“特別大師獎”(自1974年始,獎勵為科幻做出終身貢獻的作家)、“名譽退休獎”(自1995年始,主要針對老作家)和“布拉德伯裏獎”(自1992年始,獎勵優秀編劇)。最後一項特別獎的名字來自德高望重的科幻大師雷·布拉德伯裏,可有意思的是,布拉德伯裏本人卻從未獲得過雨果獎和星雲獎。

標題圖片

阿瑟·C·克拉克獎

阿瑟·C·克拉克獎由英國科幻大師阿瑟·C·克拉克爵士1986年出資設立,每年評獎一次,以獎勵前一年出版的最佳英國科幻小説。這一獎項是英國最有名望的科幻獎,起初由英國科幻小説協會和科幻小説聯合會共同管理,它們每年提供兩位評審者;後來科學博物館也加入該獎,每年提供一位評審者。其中,第一位獲獎者在1987年被選出。

阿瑟·C·克拉克獎的評選範圍是上一年度在英國出版的科幻小説,不過並沒有限製作家國籍。開始時,獎金為1000英鎊,在2001年時增加到2001英鎊,其後每年獎增加1英鎊與其年份持平。

阿瑟·C·克拉克不僅是科幻界的一代宗師,也是太空科技領域最著名的預言者,尤其是他有關衛星通訊的描寫,與實際發展驚人的一致,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因此命名為“克拉克軌道”。克拉克最知名的科幻小説作品是《2001太空漫遊》。該書由導演斯坦利·庫布裏克于1968年拍攝成同名電影,成為科幻電影的經典名作。

標題圖片

銀河獎

銀河獎原名中國科幻銀河獎,以“銀河”為名,是取其“群星匯聚”之意。首屆由天津《智慧樹》和成都《科幻文藝》(現《科幻世界》前身)兩家雜誌聯合舉辦,然而,未到1986年5月頒獎之時,《智慧樹》就宣告停刊。此後,銀河獎由《科幻世界》獨家主辦至今。

銀河獎頒獎大會每年舉辦一次,是國內每年一度的科幻盛會。2001年起先後增設了 “讀者提名獎”、“最佳新人獎”(2003)、和“最受歡迎的外國科幻作家”(2004)。近些年,銀河獎又細分了獎項設置,並大幅提高獎金額度,以鼓勵創作。同時,還開設“最佳相關圖書”、“最佳幻想類遊戲類”等獎項,首次將相關出版物和遊戲産品納入評選,驅動整個科幻産業。

如今,銀河獎已經成為中國科幻最高獎項,代表著中國大陸科幻創作的最高水準。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等一大批科幻名家和新秀,通過銀河獎的大舞臺耀目登場,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科幻的面貌,開創了全新的科幻文藝時代,提升了中國科幻文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