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大國而非麻將強國
麻將是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于一體的運動,具有內涵豐富、底蘊悠長的東方文化特徵,是中國的國粹。它在中國廣大的城鄉十分普及,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進入到千家萬戶,成為中國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智力體育活動。
麻將起源於中國,原屬皇家和王公貴胄的遊戲,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麻將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到清朝中葉基本定型。
然而中國雖然是公認的麻將發源地,但在麻將競技中卻不佔優勢。
目前在中國,競技麻將大約只有1萬群眾基礎,職業競技選手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職業比賽場次少、獎金低,就更少有人願意做職業麻將選手。此外,中國的參賽選手有80%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他們雖然身經百戰,但由於已經習慣了地方麻將的打法,在國際競技麻將場上並不佔優。
中國國粹如何風靡世界
早在20世紀初,麻將就“出口”海外,一時成為西洋社會最時髦的棋牌遊戲。百年過去了,麻將的魅力未曾消減,各國人民又是怎樣樂此不疲地研究拓展這項智力運動?
美國
上世紀20年代,中國的麻將由猶太裔移民傳入美國,當時曾在中國工作過的美國商人巴布考克在中國出版了一本教西方人玩麻將的書《巴布考克麻將規則》,並從中國進口麻將牌。麻將很快在全美猶太裔社區普及開來,1937年全美麻將聯盟宣告成立,該聯盟的首次會議在紐約召開,與會代表是200名猶太裔婦女。紐約的猶太裔遺産博物館收集了當年麻將如何在美國登陸及落戶的資料,並專門設立了一個有關麻將的展覽到全美各地巡迴展出。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麻將對美國文化的融合發揮著重要作用。猶太裔和華裔美國人曾通過麻將來鞏固社區關係,麻將也是華人與當地美國人之間的“文化紐帶”。
“美式”麻將有意消弱了計算成分,但遊戲規則卻相對嚴謹。總部設在紐約的全美麻將聯盟每年都要頒布“美式”麻將的打法,並下發一張年度“美式”麻將規則卡,“麻友”每年都要根據全美麻聯頒布的規則打牌。
據不完全統計,在美國大約有50萬20歲到30歲的人參與這項活動,且大部分是女性。
日本
早在1909年,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隨筆《滿韓散記》中就提及了中國人打麻將的情景。之後曾在中國旅居的多名日本人陸續將麻將帶回國,開始在日本各地傳播。初期還因為其規則相對複雜,只在上流社會間盛行,不過上世紀30年代後,麻將在日本的普及程度大大提升,不分年齡和身份都有參與。日本麻將博物館就有當時還未繼位的年輕時的明仁天皇在打麻將的身影。
從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麻將人口急速上升,巔峰時期曾達到至少六分之一的日本人都會打麻將,穩居世界第二麻將大國的位置。而當日本進入泡沫經濟時代後,麻將更是成為了日本企業家、名流、政客聯絡感情、來往交易的手段。
日語中麻將的標準命名是漢字“麻雀”,而日本的麻將館也因此稱為“雀莊”。
作為“二次元”文化的大國,日本的麻將和動漫、遊戲産業也難免産生聯繫。小林立筆下的漫畫《天才麻將少女》吸引了諸多非麻將愛好者,使更多人認識和了解麻將。
歐洲
競技麻將在歐洲發展非常快,選手的水準都非常高。歐洲麻將協會每年組織的歐洲各巡迴賽、錦標賽和國家級錦標賽中,其下轄的成員名單裏具有高水準的“專業選手”超過500人。在歐洲各國,各種麻將聯盟和俱樂部層出不窮,而麻將比賽單以發展較快的荷蘭和比利時為例,每年都有10余場全國範圍的大賽。
作為歐洲麻將發展最迅速的國度荷蘭,上世紀20年代已成立了“荷蘭麻將團體”這樣的相關組織,上世紀90年代初,“第一荷蘭麻將社會”的成立意味著歐洲最早的麻將俱樂部誕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歐洲,麻將與賭博幾乎沒有關聯,大多數麻將比賽也不設獎金,他們更願意把麻將當作一種純粹的遊戲。一直以來,歐洲大陸都致力於麻將的推廣與行銷,當年電影《色戒》在歐洲公映時,歐洲麻將協會印發了很多有關麻將的宣傳手冊,因為片中有很多打麻將的鏡頭,荷蘭政府甚至在2005年和2010年發行過麻將主題的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