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迎水環境治理關鍵年 盤點國外水體治理案例

中國網新聞7月4日訊(記者 戚易斌)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6月27日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此次修改主要解決河長制、農業農村水污染防治和飲用水保護三大問題。修改後的法律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水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當前,我國仍有一些地區水環境品質差、水生態受損重、環境隱患多,影響和損害群眾健康,不利於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切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國家水安全,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標題圖片
中國加快水污染治理步伐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制定於1984年,已先後於1996年和2008年進行了兩次修改。此次是水污染防治法的第三次修改,新修訂的法律更加明確了各級政府的水環境品質責任,實施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許可制度,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

此次修法中,河長制正式寫入水污染防治法。所謂“河長制”,即由中國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河長制是河湖管理工作的一項制度創新,也是我國水環境治理體系和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

近年來,我國水污染治理的步伐提速。2015年4月,國務院發佈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該計劃將今年設為了完成階段目標的關鍵年,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等,加上今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將實現全覆蓋,2017年將成為水污染治理大年。

標題圖

標題圖片英國標題圖

標題圖片南韓標題圖

標題圖片德國標題圖

 
 
 
標題圖片 

提升環保意識至關重要

根據“水十條”,中國為自己的水環境治理行動繪製了明確的目標藍圖: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品質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品質總體改善,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品質全面改善。

為確保這些目標能夠實現,中國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真抓實幹。目前國內建成了約5000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規模已經和美國基本相當。國際水協會正致力於協助中國的污水處理企業轉型,提高運作效率和品質,同時轉變傳統觀念,通過應用一系列新型技術,把污水處理過程轉變為能源生産過程,不僅能夠發電,還可以回收氮磷等資源。

國際水協會主席赫爾穆特·科洛斯認為,中國政府有著強大的執行力,在落實環保政策時更加高效。他表示,治理水污染除了引進必要的技術手段,改變和提升相關企業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非常重要。此外,政府對環保産業的政策和資金傾斜對於水污染治理意義重大。

國外如何治理水體污染

隨著工業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水污染成為世界性的環境治理難題。在國際上,許多工業化和新興工業化國家都經歷了河道黑臭、水體污染的治理改善過程。這些國家的治水經驗可供我們借鑒。

標題圖片

英國

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興起,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泰晤士河,1858年倫敦發生 “大惡臭”事件,英國政府開始治理河流污染。

泰晤士河的治理措施一是通過立法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規定企業廢水必須達標排放,未經許可不得排污;二是修建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三是從分散管理到綜合管理,自1955年起逐步實施流域水資源水環境綜合管理;四是加大新技術的研究與利用;五是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費。

經過治理,泰晤士河水質逐步改善,20世紀70年代重新出現魚類並逐年增加。目前完全恢復到了工業化前的狀態。

標題圖片

南韓

20世紀40年代,大量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入河道,南韓首爾清溪川生態功能基本喪失,50年代河道被封閉,70年代河道封蓋上建設公路,並修建了4車道高架橋。

21世紀初,南韓政府下決心開展綜合整治和水質恢復,主要採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疏浚清淤,總投資3900億韓元的“清溪川復原工程”還原了河流自然面貌;二是全面截污,將兩岸污水送入處理廠統一處理;三是保持水量,讓河流保持40釐米水深。

現在,清溪川成為重要的生態景觀,除生化需氧量和總氮兩項指標外,各項水質指標均達到南韓地表水一級標準。

標題圖片

德國

埃姆舍河是萊茵河的一條支流,該流域煤炭開採量大,出現河流改道、堵塞甚至河水倒流的情況。19世紀下半葉起,德國魯爾工業區的大量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使其成為歐洲最臟的河流之一。

德國採取雨污分流改造和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污水電梯”、綠色堤岸、河道治理等措施修復河道,同時為了統籌管理水環境和水資源,于1899年成立了德國第一個流域管理機構。

埃姆舍河治理工程預算為45億歐元,目前已實施了部分工程,預計還需幾十年時間才能完工。目前,流經多特蒙德市的區域已恢復自然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