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污染成公共健康第二大“殺手” 各國如何應對

中國網新聞6月16日訊(記者戚易斌 實習記者薛睿萌)近日,國家環境保護部發佈的《2017年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全國各級環保部門共收到噪聲投訴52.2萬件,佔環境投訴總量的43.9%。

噪聲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對百姓生活影響不斷加深,如何有效治噪成為改善城市環境的當務之急。
標題圖片
噪聲污染成“必然”事件

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和習慣的改變,我國城市的聲環境現狀並不樂觀,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首當其衝。《2017年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指出,在31個直轄市和省級城市監測點中,聲環境品質晝間總達標率為87.2%,而夜間達標率僅為59.7%。

報告結果並非出乎意料,諸如高音喇叭、小區裝修、汽車鳴笛等“噪音轟炸”讓人無可逃遁。我國現行的環境噪聲標準規定,晝間噪聲不得超過40分貝,夜間不得超過30分貝。然而,馬路上疾馳而去的車輛、菜市場喇叭裏播放的叫賣聲,無不低於70分貝,這無疑對人們日常生活造成干擾。

針對噪聲污染的治理,我國在1997年正式實施《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賦予環保、公安、交通等多部門環境噪聲監管職責。然而,因為出現交叉管理,執法主體欠明確等情況,防治工作落實困難,噪聲污染至今仍為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標題圖

標題圖片日本標題圖

標題圖片德國標題圖

標題圖片美國標題圖

 
 
 
標題圖片 

強化噪聲公害意識刻不容緩

“早晚有一天,為了生存,人類將不得不與噪聲進行鬥爭,就像對付霍亂和瘟疫那樣。”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德國醫生羅伯特•科赫在上世紀如此預言。一百年過去了,這一預言正在悄悄變成現實,噪音污染已成為繼空氣污染之後人類公共健康的第二大“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發佈的《噪音污染導致的疾病負擔》表明,噪聲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僅在精神層面讓人心煩意亂,而且會在生理層面引發或觸發心臟病,造成聽力障礙和耳鳴,進而減少人的壽命。
標題圖片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研究員金銀龍表示,中國老百姓缺乏“噪聲維權”意識,主要歸咎於相關法令執行力度不強,科普教育工作開展得不夠。正是居民對噪聲污染“忍氣吞聲”的態度,給予了噪音製造者可乘之機。

除了要提高民眾的“噪聲維權”意識,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者應把“降噪”工作日常化。對於降噪工作,管理者不能只在高考、中考等重大活動時祭出重拳,平時卻漫不經心,而是需要建立常態化的監管、懲罰機制,增加噪音製造者的違規成本。

各國如何為城市“消音”

噪聲是伴隨經濟社會發展、城市現代化、交通便利化的負面産品。在國外,人們同樣難免噪聲污染帶來的困擾。對此,各國都出臺法規並採取措施整治噪聲污染難題。

標題圖片

日本:城市佈局避免建築施工噪聲

日本對於噪聲的防治可謂“從根源解決問題”。城市規劃的合理佈局保持了居民區的寧靜環境,有效地減少了居民遭受噪聲困擾的幾率。

在日本,城市中的商業區和居民區分界非常清晰,大部分的住宅區地處郊外,離市中心鬧市區相距較遠。日本《環境基本法》針對不同區域分別作出噪音限制的明文規定,各區域因互不干擾,落實和執行相關規定也相對容易。

此外,裝配式建築在日本的普及也實現了控制建築施工噪聲的良好效果。工人建造房子時,事先在標準化的工廠進行加工和裝修,之後再運到施工現場,宛如搭積木般完成最後的傢具組裝工作即可。這樣就減少了對周圍居民的噪聲影響。

標題圖片

德國:“一氣呵成”治理交通噪聲

德國作為工業核心大國之一,勢必面臨現代化和工業化帶來的噪聲污染問題。上世紀70年代,德國提出了噪音消減計劃,首先對準交通噪聲的治理。

德國對於交通噪聲實行“一氣呵成”式治理,從控制噪聲源,到切斷傳播途徑,再到保護受影響人群。相關部門首先規定公路交通噪聲極限值,將車輛噪聲監測列入每年車檢,以此促使汽車廠家改進噪聲設計;之後,對道路進行現代化改造,鋪設低噪音路面,在道路兩旁樹起噪聲防護屏,削弱噪聲傳播能力。

在保護受影響人群方面,政府堅持將“保護公眾遠離噪音”作為城市建設的義務,規定禁止在噪音超過75分貝的地區建造房屋。此外,人們可根據“噪聲地圖”——一張可反映城市各區域聲環境品質的地圖,來選址安家落戶。

標題圖片

美國:“皮毛法律”嚴懲生活噪聲

在美國,不斷升級的噪聲污染已成為環境治理的重大挑戰。其中,生活噪聲是最讓美國人“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在人口集中生活的社區,鄰里間噪聲糾紛事件近年來有增無減。

作為法制較完善的國家,美國對人們生活中遭遇的小麻煩也有相應的“皮毛法律”管制。上世紀60至70年代,政府開始著力控制噪音污染,設立了統一噪音標準,並對惡性製造噪聲的行為定性,認為企圖擾亂安寧的一切喧鬧聲都是違法行為。

“皮毛法律”的執行力度不容小覷。以紐約曼哈頓地區為例,環保部門專設檢查組處理噪音污染。原則上,只要社區有投訴,檢查組成員便攜帶監測儀器隨從警方至現場測試噪音分貝,對違法者可開具上千美元的罰單,甚至實施拘留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