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繪發展藍圖,同啟奮進新程丨經濟大省2025年GDP目標出爐 凸顯“挑大梁”的主動擔當
中國網1月26日訊 日前,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各地2024年GDP數據備受關注。2024年,廣東地區生産總值預計將邁上14萬億元新臺階,連續36年穩坐“全國第一”的寶座;江蘇省實現生産總值達13.7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較上年增長5.8%,增量全國第一......這些數據,印證過去一年各地經濟社會發展邁出的堅實步伐,彰顯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經濟大省穩健前行挑大梁
經濟大省塊頭大、動力足,在國民經濟運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支撐和帶動作用。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順利實現,經濟大省功不可沒。過去一年,經濟大省GDP增速、工業、投資、消費等主要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充分發揮了經濟大省“挑大梁”的作用,為穩住全國經濟大盤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江蘇省2024年GDP增長5.8%,增量全國第一。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至少還列出9項“全國第一”,包括新增本外幣貸款、實際使用外資規模、新增中國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指數、兩化融合發展水準、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數量、新入選國家5G工廠數量等。
2024年,山東省在發揮“走在前、挑大梁”作用方面,也交出優異“成績單”,實現地區生産總值達9.86萬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高於全國0.7個百分點。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山東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數字經濟撐起“半壁江山”,規模佔比超過49%;服務業增加值達5.23萬億元、同比增長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9萬億元、同比增長5%;全社會研發投入同比增長9.4%;全年接待遊客超9億人次,旅遊收入破萬億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1.15億千瓦,佔比歷史性超過煤電。
其他省份也交出亮眼“成績單”
除了經濟大省之外,其他省份也因地制宜、各展所長,交出亮眼的“成績單”。2024年,內蒙古地區生産總值超2.6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8%,全國排名升至第20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快於全國平均、位居全國前列;甘肅省地區生産總值達1.3萬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居全國第3位;安徽憑藉5.8%的GDP增速,經濟總量成功跨越5萬億元大關。
過去一年,部分省份在特色産業、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的探索,為經濟多元化發展注入新活力。內蒙古自治區在乳業、稀土、氫能、儲能等多個領域取得一批填補行業空白的技術突破,區域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上升4位;新能源産業迅猛發展,規模以上新能源及相關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0.1%;全區新能源總裝機及年內新增裝機、新能源發電量均居全國第一,成為全國首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的省區,提前一年超過火電裝機規模,綠電交易規模居全國前列。
甘肅省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新認定生物醫藥、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領域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0家,加快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慶陽數據中心集群累計落戶數字經濟企業300多戶,算力規模達到5.1萬P,在全國八大樞紐節點、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中增速最快、增量最大、智算佔比最高。從“祖衝之三號”到“天都”雙星再到超導質子迴旋加速器,安徽省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實現新突破,量子資訊、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建設成效顯著;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28.2%;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53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3家,總數均居全國第一方陣。
多省份明確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實現各項目標任務需要在穩增長上下更大功夫。經濟大省中多數將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為“5%左右”。其中,廣東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為5%左右,江蘇、山東設為5%以上,浙江、河南設為5.5%左右,四川設為5.5%以上,這凸顯經濟大省“走在前、挑大梁”的主動擔當。
其他不少省份也將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為“不低於5%”。其中,西藏提出地區生産總值增長為“7%以上,力爭達到8%”,為全國最高。海南為6%以上,內蒙古、湖北、重慶、新疆錨定6%左右。
各地公佈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及相關舉措,是在複雜經濟形勢下的主動作為,彰顯各地推動經濟發展的堅定決心,將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更好實現高品質發展。(趙曉雯)
綜合新華日報、經濟日報、四川日報、大眾新聞等報道
編審:魏婧 張艷玲 王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