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 > 中國發佈 >

中國發佈丨14個沿海城市開放40週年:創新發展,續寫下一個40年開放故事

來源:中國網      2024-05-16      作者:彭瑤     責任編輯:趙曉雯

中國網5月16日訊(記者 彭瑤)1984年,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4個城市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擴大城市許可權,給予外商投資者若干優惠。今年是14個沿海城市開放40週年,40年來,這些沿海城市連點成線、織線成網,既乘開放東風努力實現自身歷史性跨越,又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4年1月24日,貨輪停靠在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圖片庫/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發揮優勢 先行一步

1984年5月4日,《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紀要》(下稱《紀要》)指出,沿海港口城市由於其地理位置、經濟基礎、經營管理和技術水準等條件較好,勢必要先行一步。

憑藉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在沿海城市的大小碼頭集散,國內的産品也隨海陸聯運登陸大洋彼岸。又經多年發展,臨海外貿港口邁向智慧化、綠色化,貨物的高速流動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為物質文化生活帶來更多元的選擇。

近年來,青島港陸續投産運營自動化碼頭(三期)、幹散貨智慧綠色碼頭、糧食碼頭全流程智慧管控系統,碼頭生産作業系統、資訊化基礎設施網路等得到規模化應用。2024年4月24日,一批冷凍牛肉自巴西發貨,抵達寧波舟山港後經溫甬內支線轉運至狀元岙碼頭,是溫州港迎來的首單冷凍進口牛肉業務,豐富了該港進口業務種類。5月6日,天津港集裝箱碼頭,“中遠海運阿根廷”輪滿載貨物駛向裏約熱內盧等地,標誌著京津冀地區近年來首條直航南美洲東海岸航線正式開通。

越來越多的班列,越來越密集的航線,越來越快的通關,越來越高效的無人作業,讓沿海港口城市真正實現通陸聯海,成為激發外向型經濟活力的重要引擎,港口“煥新”的速度也如沿海城市高速成長的縮影,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數據顯示,1984年,煙臺全市出口2421萬美元,到2023年,該市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起貿易關係,年進出口規模超4500億元。1984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剛突破10萬標準箱,至2023年已突破4900萬標準箱大關,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2002年,福州港江陰港區正式投産,到2023年,航線增加到61條,其中“絲路海運”航線達11條。

2023年1月10日,從上海虹口區北外灘空中俯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陸家嘴片區(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圖片庫

政策加持 擴大開放

為何要進一步開放沿海港口城市?《紀要》明確:“這些港口城市和四個經濟特區,在沿海從北到南聯成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又必將在發展科學技術,推廣管理經驗,繁榮國內市場,擴大對外貿易,傳遞經濟資訊,培養輸送人才等方面,支援和帶動各自的腹地,有力地促進全國的經濟建設。”

沿海開放不止于暢通外貿航路。按照《紀要》“逐步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議,1984年,大連、寧波、青島等城市紛紛成立經濟技術開發區。此後,中國第一家日本獨資企業、中國石化企業的首家外資公司、山東省首家中外合資企業接連在開發區落地或開業。1986年,天津開發區在鹽鹼荒灘上建起工業廠房,至2004年上半年,該開發區合同利用外資達197.6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中有來自9個國家的41個跨國公司在此投資建立85家企業。廣州開發區建區以來年均GDP增速達21.1%,以廣州市6.5%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市約40%的工業産值、17%的稅收收入和15%的GDP。

截至2023年底,14個沿海開放城市地區生産總值達20.7萬億元,佔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的16.4%;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0.4萬億元,佔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4;實際利用外資規模達到538.5億美元,佔全國實際利用外資規模的1/3。

2006年,遼寧省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聯動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6個城市,背靠東北腹地,形成資源互補、協調互動,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2022年8月,廣西發佈《欽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高品質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優化空間功能佈局,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和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的對接,推動與臨港産業聯動發展。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讓沿海城市成為投資熱土,聚集技術、市場、人才等要素,進一步推動産業轉型升級。不斷完善的供應鏈産業鏈,創新舉措積累的改革經驗,讓沿海城市成為了示範高地,不僅帶動腹地經濟發展,也增強了輻射作用,為其他地區擴大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3年5月19日,江蘇省南通市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正在建造世界最大噸位級新型海上浮式生産儲卸油船。(無人機照片)新華社圖片庫/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織線成網 創新發展

隨著近年來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從沿海逐漸深入內地,各地對外開放政策“引進來”“走出去”並舉,加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城市群(帶)規劃、《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帶來全新機遇,廣交會、進博會等重大展會溢出效應明顯,我國對外開放水準再上新臺階。站在新起點,沿海城市如何鞏固優勢,同時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首批沿海開放城市40週年之際,連雲港發佈《連雲港市高水準對外開放 高品質“後發先至”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聚焦暢通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錨定打造國際樞紐海港、打造東西雙向開放樞紐等定位,提出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加快提升外資品質、切實增強外貿競爭力、著力優化進出口結構、全面深化自貿試驗片區建設、有序推進境外投資合作、傾心打造口岸服務品牌等任務舉措。

“十三五”時期,南通全市地區生産總值成功邁入萬億城市俱樂部。在“十四五”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中,該市提出,要建好江蘇開放門戶,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力發揮長江經濟帶上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支點功能。通州灣新出海口初具規模;開放型經濟邁向更高水準,投資貿易更加自由化便利化。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深化産業科創合作,推進綜合保稅區高品質發展,實施對外貿易多元化戰略和外資提質增效工程,推動製造業海外發展。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支點城市、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今年4月,湛江市發佈特色型現代海洋城市發展規劃,明確打造世界級綠色臨港工業集聚區與對外開放新高地。其中,綠色臨港産業重點項目包括湛江綠色化工産業創新中心、石化産業園區擴園、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等,現代化集疏運體系建設重點項目包括船舶保障基地、湛江綜保區、國際海洋交流合作平臺等。

今年一季度,全國GDP三十強城市中,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佔據十席,發展引擎作用依舊強勁。為加大力度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當前,沿海城市正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佈局新興産業、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深耕海洋經濟等舉措,實現更大突破。踏浪前行,擁抱世界堅定不移;千帆競發,共繪高品質發展藍圖;篤行致遠,續寫下一個40年開放故事。

聲明:本稿圖片經新華社授權使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編審:魏婧 張艷玲

中國發佈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 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