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 > 中國發佈 >

中國發佈丨“北京—東京論壇”經貿分論壇舉行 聚焦綠色發展、房地産、老齡化等話題

來源:中國網      2023-10-20      作者:彭瑤     責任編輯:彭瑤

中國網10月20日訊(記者 彭瑤)在日前舉行的第19屆“北京—東京論壇”經貿分論壇上,與會專家聚焦“防範世界經濟風險與中日合作”進行交流。雙方專家一致認為,經貿關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應以法律為基礎,反對經濟泛政治化。中日之間在新能源、養老等領域有廣闊合作空間,雙方不應被短期困難所限,要總結經驗、規避風險,開創中日合作新未來。

10月19日,第19屆“北京—東京論壇經貿分論壇舉行。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以規則為基礎 深化經貿關係發展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認為,中日韓特別是中日兩國在過去40多年中享受了全球化的紅利,中日應相向而行,反對以意識形態劃線、價值觀劃線的貿易觀。他認為,恢復中日韓三國的自由貿易談判非常重要。

日本眾議院議員牧原秀樹認為,WTO(世貿組織)的作用不可替代。美國推動的“印太經濟框架”( IPEF ) 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美中對立摩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過去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也受到了美國關於301條款的貿易限制、制裁措施,之後這卻成為日本的動力,推進了“烏拉圭回合”的談判,推進了WTO的成立。因此首先應説服美國,明確現在的危機和不穩定的風險,讓WTO的紛爭解決機制能夠充分恢復功能。“我們希望在這一點上和中國保持步調一致。國際貿易應遵循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日中之間甚至是日中美之間應為此共同努力。”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原駐日商務公使呂克儉表示,去年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50週年之際,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生效, RCEP的全面實施有助於共同維護和強化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也為中日兩國經貿關係的深化發展,實現更高水準的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提供新的機遇。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和日本,在這一框架下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中國日本商會發佈的數據,2021年在華日本企業的業績恢復明顯,72.2%的日本企業盈利,達到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呂克儉認為,這些數據表明,中日兩國的合作關係底蘊深厚,即使在疫情衝擊下,日本企業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的意願並未減弱。當前,中國與日本開展了多種多樣和積極務實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北京、成都等七個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在打造創新發展的載體、構建一流營商環境、引進外資企業落地方面持續發力,開闢了兩國地方合作的新局面。

“中國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我想這會為外資企業包括日本企業在內開拓中國市場,同時擴大外貿事業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呂克儉説。

10月19日,第19屆“北京—東京論壇”經貿分論壇舉行。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直面問題總結經驗 挖掘合作新領域

討論當中,日方嘉賓非常關注中國經濟發展、房地産、老齡化、碳中和等問題。日本瑞穗Research & Technologies株式會社理事長、亞洲開發銀行前總裁中尾武彥總結了日本處理“泡沫經濟”的經驗和教訓,包括加大公共設施投資、儘早解決不良債權等。曹遠征則向日方嘉賓介紹了中國的“保交樓”政策和1998年不良債權剝離的處置方法。

就日方對中國經濟當前發展情況的關注,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介紹了中國第三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情況。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5.2%,其中三季度增長4.9%。“現在看,第四季度增長4.4%就可以完全完成年初預定的目標。”朱光耀建議,“2024年中國經濟應該繼續實施5%的增長預測目標。中國經濟潛力大、活力足、週旋餘地廣,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在此情況下應該作出努力,實現持續、健康的經濟增長。”

對於老齡化問題,牧原秀樹認為,應建立相關示範項目,以前中日之間很少有類似的合作,雙方企業應積極參與博覽會等活動,日本可以將經驗介紹到中國,在老齡化領域開展合作。

日本三菱UFJ銀行副行長板垣靖士提出,現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60%由亞洲地區産生,日本二氧化碳的排放40%來自電力部門,下一代技術的創新非常重要。中國提出2030年要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日本也提出“凈零排放”目標,因此日中在電網創新等方面有共同課題,可以通力合作。

“中日雙方在能源效益、環境保護、綠色發展、醫療康養、養老護理方面有很大的互補性。中國企業也可以向日本企業學習如何規避對外投資的項目風險、收益風險等。” 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魏建國表示,“亂雲飛渡仍從容。我們要進一步探討中日未來的合作,只要雙方秉持合作共贏的思想,一定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

 編審:魏婧

中國發佈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 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