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心無旁騖
當個人理想與國家需求“交會對接”時,所有的苦都變成了樂
神舟十四號航太員乘組順利入駐天和核心艙,航太員科研訓練中心地面支援團隊熱烈鼓掌。孫 偉攝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工廠停工,商店關門,但該中心科研人員奮戰的步伐沒有停歇。為了不影響任務,中心所有科研人員在辦公區封閉辦公近兩個月。
航太員醫學監督與醫學保障(以下簡稱醫監醫保)室中藥組組長劉軍蓮,臉上常洋溢著熱情的笑容,對同事有求必應。可是,一提到家人,她的表情立馬黯淡下來。孩子看到媽媽回家,就一個勁兒地催:“媽媽,你趕緊把衣服換下來!這樣你就不會再去加班了。”
在劉軍蓮的日記裏,有這樣一段話:“任務在即,有多少奔波在路上的腳步,身後就有多少期盼的雙眼;有多少會場上的激烈爭辯,就有多少回家後的緘口不言。都説兒女情長,舐犢情深,任務裏的航太人,把這些柔情都暫時放在心的最裏面,把最深沉最真摯的愛全部獻給了航太……”
醫監醫保室微生物研究與檢疫組組長王珩,腳踝嚴重扭傷,拄著雙杖堅持上班;航太員乘組醫生仲崇發,放棄了回家見父親最後一面的機會,把遺憾藏在心底;航太員總體室副主任翟志宏,勞累過度暈倒在辦公室,輸完液又回去加班;航太員系統副總設計師吳大蔚,隨身帶著速效救心丸……
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麼喧鬧,該中心科研人員守在航太城一角,心無旁騖,一心一意搞科研。
虛擬現實訓練器負責人陳學文帶領團隊,開發了一套出艙活動模擬程式。只要戴上VR眼鏡,立馬仿佛置身空間站,操作助力手柄,開艙門,出艙……站在艙外,瞭望緩緩轉動的美麗地球,體驗者説:“仿佛到了真的太空一樣!”
其實,研製這套程式的研究人員,誰也沒有上過太空。他們花了整整2年時間走訪各試驗現場,建立三維虛擬模型,開發軟體。陳學文説:“有倖生在這個時代,趕上這項任務,參與開發這麼有意義的重大項目。人的一生,有這麼一次機會,值!”
歷次載人航太飛行任務中,人們在電視機前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航太員,我是醫監醫生,你現在感覺怎樣?”這個聲音的主人,就是中國航太員健康中心主任李勇枝。
1996年,李勇枝博士研究生畢業。她了解到,我國已經開始著手選拔預備航太員。一直從事中醫藥研究的她,敏銳地意識到,航太員醫監醫保工作必將成為傳統醫學一個嶄新的研究和應用領域。於是,她放棄更加優越的生活和科研條件,成為航太醫學領域一名普通科研人員。
醫監醫保醫生被稱為航太員的“生命守護神”。任務前訓練,航太員晝夜節律被打亂,容易出現頭疼、暈眩、食欲減退等病症。對此,傳統中醫中藥正好派上用場。白天上班,李勇枝緊張地處理業務工作,組織科研攻關;下班之後,她還要接待求診的患者,有時直到晚上八九點才吃上飯。
不知多少個日夜,李勇枝忙完已是淩晨。當年的同學曾經好奇地問她:“你這樣忘我加班,薪酬一定很高吧?”她淡淡一笑:“沒有加班費,都是我自願的。”
“祖國的載人航太事業讓我驕傲,我想在這裡實現自己的價值。”焦飛飛是電解制氧團隊裏的年輕人。6年前,他從英國某高等學府博士畢業,懷著對載人航太的熱愛,慕名來到中心工作。
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後,再生生保子系統進行首次在軌測試。那時,焦飛飛剛做完一個小手術,就返回崗位。值班席上,他臉色蒼白,仍一直堅守……
是什麼讓他們保持這樣一種熱情和淡定?答案濃縮為一個字——愛,對祖國的愛、對載人航太事業的愛。
航太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説:“當個人理想與國家需求‘交會對接’時,個人的潛能就會被極大地激發,所有的苦都變成了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