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尋親,都是一場精神洗禮”

“每一次採訪拍攝,靈魂都受到一次洗禮。”濟南廣播電視臺記者趙乾坤參與了大型公益活動紀實報道《為無名烈士尋親》,在跟隨尋親小組進行實地尋訪過程中,他深受觸動。

2021年12月8日,趙乾坤和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尋親小組人員一起趕到濟寧市兗州區曹河鎮。張玉金烈士的侄子張慎和告訴他們,他父親兄弟4人,20世紀40年代,三伯參軍後再沒回來,只寄回了一封信,家裏一直珍藏著。

寫信日期是1948年9月6日,離濟南戰役打響還有10天。從信中可以看出,張玉金是一名解放戰士,在一次戰鬥後被編入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後勤部警衛連。

張玉金在給父母的信上寫道:“我非常高興,生活很好,上級對我非常關心,同志對我比親兄弟都熱愛。因為人民軍隊就是自己的部隊,是代表咱們窮人的,所以我堅決在這裡幹,希望父母不要掛念。家中有困難,民主政府來照顧……”

“俺奶奶跟俺爺爺攥著這封信,盼來盼去,直到去世,也沒盼到兒子回來。”張慎和邊説邊流淚。

村裏的一位老人説,張玉金烈士犧牲的消息傳回家中,他的父母不願接受這個事實。當時給烈士的撫恤,也被他的父母退了回去。他父親去世前叮囑兒孫,要把這封信好好保存著。

“終於找到俺叔了,謝謝黨和政府。”了卻爺爺遺願,張慎和有説不出的感激。

“不管是烈士們為國捐軀的犧牲奉獻,還是烈屬們無怨無悔的深明大義,都深深地打動著我,激勵我努力成為一個擁有家國大愛的人。”趙乾坤感慨道。

“為無名烈士尋親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動的紅色教育課。”濟南市關愛退役軍人基金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基金會抽調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志願者加入尋親隊伍,幫助開展無名烈士DNA樣本鑒定、比對工作,確認烈士身份資訊,提供車輛保障等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深入了解英烈事跡,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熏陶。

“為無名烈士尋親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能為烈士們作一點貢獻,感到非常有意義。”該基金會“95後”志願者李浩民參加尋親一年多,先後尋訪了17位無名烈士的親屬。每次尋親,他都會在微信朋友圈發佈尋訪圖片,只要有朋友關注詢問,他都會動情地講述一段尋親故事。

李浩民告訴記者,他們建了一個濟南戰役無名烈士尋親志願群,目前已有近100人,其中很多是退役軍人。大家決心齊心協力把這件事做好,以實際行動致敬先烈。

“每一次尋親,都是一場精神洗禮。”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領導表示,這項工作要長期開展下去,讓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捍衛英烈、關愛烈屬在齊魯大地蔚然成風,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內無名烈士墓群。濟南革命烈士陵園供圖

  濟南革命烈士紀念塔。濟南革命烈士陵園供圖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