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入土的人了,終於找到父親了”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學通找到家了,我也安心了。”

如今,94歲的張淑卿老人不再為無從知曉丈夫的下落而難過。今年初她得知,“失聯”70多年的丈夫孫學通長眠在濟南革命烈士陵園,清明節前,丈夫的墳墓得到很好修繕……多年的心事終於了卻,她感謝黨和政府對烈士的妥善安置,也感謝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一直堅持為烈士尋親。

祭我相思千點淚。張淑卿捧出丈夫的革命烈士證明書,小小的紅色本子上沒有照片,但丈夫的音容笑貌一直深深地印刻在她的腦海中。

1947年7月,結婚9個月、年僅18歲的孫學通義無反顧地參軍入伍。當時,張淑卿心中萬般不捨。但她懂得什麼是家國大義,只説了一句:“早點回家。”

丈夫離開了,日子還要繼續。

張淑卿一邊勞作一邊照顧公婆,不時打聽丈夫的消息,始終沒有音訊。新中國成立後,當初和孫學通一起當兵的很多同鄉都回了家。翹首以盼的張淑卿一直沒等來那個熟悉的身影。直到1958年8月,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傳來:失蹤的丈夫被追認為烈士。

“生要見人,犧牲了也要看到遺體。”張淑卿仍執著地等著丈夫。其間,有不少人到府説媒,希望她再嫁,都被她拒絕。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春去秋來,無兒無女、孤身獨居的張淑卿,從紅顏等到了白髮。年過九旬的她,一直盼著能找到孫學通埋葬的地方,再去見丈夫最後一面。

2022年1月11日,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尋親小組來到煙臺市海陽市朱吳鎮上孫家村,告訴她一個期盼已久的消息——通過DNA比對技術,孫學通的遺骸找到了。

“我要是能看見他本人,真想問問他,為什麼留下我自己……”70多年過去了,丈夫終於有了下落,張淑卿百感交集,熱淚盈眶。

借助DNA比對技術為烈士尋親、送英雄回家的感人故事,這兩年在齊魯大地不斷上演——

2021年5月20日,在曲阜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泰安市寧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共同努力下,利用DNA比對技術,完成了蔡國玉祖父母和父母兩代人的遺願——找到大伯蔡運吉。這是山東省借助DNA比對技術確認身份的第一位烈士。

2021年9月7日,煙臺市招遠市大秦家街道榛家溝村88歲的滕學順老人終於獲知哥哥滕學堯烈士的墓在何方。

2022年1月11日,第一次有了父親消息,煙臺市招遠市蠶莊鎮彥後村76歲的張輝蘭老人,拿著父親的革命烈士證明書久久落淚:“眼看就要入土的人了,終於找到父親了。”

2022年3月9日,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馬連莊村81歲的趙吉友等來了一個久久盼望的消息:他的父親趙錦崇烈士找到了。

……

據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韓延才介紹,2021年1月28日,濟南市無名烈士DNA樣本提取工作正式啟動。一年多來,尋親工作專班共提取有效DNA樣本685份,尋親人員根據DNA鑒定資訊,電話聯繫6000余人次,動員志願者開展4次實地尋親走訪活動,先後奔赴煙臺、威海、濟寧等省內8個市、21個區縣、60余個村鎮,幫助45位無名烈士找到了親人。

“利用DNA技術尋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省30多萬名烈士中,無名烈士有7萬多名,大多犧牲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多少年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孩子想父親的苦,餐桌上多擺一副碗筷的等待,遺腹子幾十年沒喊出口的一聲‘爸爸’,令人心痛,也催人行動。”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領導動情地説,一種深深的責任感,讓大家不斷思考如何幫更多烈士找到親人,讓更多烈士魂歸故里。

早在1998年,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就設立尋親小組,開通烈士尋親熱線。靠著一部電話,尋親小組在3年裏,為全國各地的烈士親屬搜尋到769位烈士的下落,找到72名烈士的墓地。由於條件所限,他們只能為有名有姓的烈士尋親。當時的尋親小組成員大多帶著遺憾退休了。如今,DNA比對技術的應用讓接力尋親的工作人員看到了新的希望。

“利用DNA技術尋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烈士遺骸腐蝕嚴重,只能提取牙齒DNA進行鑒定。”濟南市公安局物證鑒定處DNA檢驗室主任路俊雷告訴記者,鑒定20多年前的牙齒對他們來説已是個難題,從70多年前的遺骸牙齒中提取DNA,難度更大。

不同於影視劇作品中的情節,真實的DNA檢驗工作並不像演繹得那樣神奇,更多是靠技術水準和耐心細緻。

路俊雷説,提取殘存在牙髓腔中的微量DNA,要經歷複雜的提取步驟,整個提取過程需要5天,中間不能間斷。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偏差,檢測就會功虧一簣。

“儘管DNA鑒定被認為是身份確認的‘金鑰匙’,但DNA技術尋親不是百分之百都能成功。”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陳舊烈士遺骸鑒定比對困難重重,隔代非直系親屬的鑒定比對更是世界性難題,有時可能組織幾十位甚至幾百位尋親的烈士親屬參與DNA資訊採集和鑒定比對,都不能比對成功。

DNA提取、鑒定比對不容易,找到無名烈士親屬也非易事。“烈士們犧牲時都很年輕,大多沒有子女,有的親屬早已離世,健在的也都古稀之年了。”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副主任郭慶華説,有的烈士資訊也不準確,比如參軍後改了姓名等,這都增加了尋親難度。

尋親過程中,有一個無名烈士的DNA線索指向威海市榮成市虎山鎮五柳村,該村宋氏家譜上有個“宋丕清”,是一位烈士。濟南戰役《烈士清冊》有位名叫“宋培清”的烈士,籍貫也是虎山鎮五柳村。為確保無誤,需要採集烈士親屬的血樣做DNA鑒定。

宋丕清參軍時還沒有結婚,他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早已去世。工作人員採集了烈士侄子宋敏昭的血樣,帶回濟南做進一步檢測。當鑒定結果出來,確定“宋培清”就是“宋丕清”時,當地卻傳來76歲的宋敏昭因病去世的消息。

“讓工作快點再快點,讓遺憾少點再少點。”尋親工作人員邵和謙告訴記者,為無名烈士尋親的難度的確很大,但只要有一線希望,大家願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為了更加紮實穩妥地推進烈士尋親工作,2021年12月2日,濟南革命烈士尋親中心在濟南革命烈士陵園正式揭牌成立,開通24小時尋親熱線(0531-82720111、82720222),並將各級服務中心(站)、專職聯絡員、社會志願者納入尋親工作,形成了組織完善、縱橫聯動、保障有力的長效機制。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