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榮民工作照

“機務兵的信條不能止于負責,而是要極端負責,‘極端’二字背後是責任擔當,更是傾注全部身心的熱愛”

有一年春天,廖榮民跟隨部隊前往某軍工廠接裝某型國産運輸機。

細心的廖榮民發現,這款飛機某個部件在日常維護時,需要反覆拆裝,操作十分不便。仔細研究後,他建議將之前維護的某型飛機保障維護經驗,“嫁接”到該型飛機上來。

“按照最初的設計也能完成任務,但打仗分秒必爭,如果用實戰思維考量維修保障效率,我們就要對每一處細節動腦筋、下功夫。”廖榮民説。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開始,廖榮民的方案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但在他的堅持下,合理建議最終得到廠方領導和技術專家的支援——該型運輸機的相關部件設計,目前採用的正是廖榮民的改進方案。

廖榮民的電話本裏,記錄著不少廠家和院校專家的電話號碼。有問題不會,馬上打電話請教;有原理不懂,花再長時間也要弄清楚。

“機務兵的信條不能止于負責,而是要極端負責,‘極端’二字背後是責任擔當,更是傾注全部身心的熱愛。”在機務崗位上,廖榮民常常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有沒有更好的改進方法?

這些年,廖榮民的創新腳步從未停歇,他將所學知識聯繫實際,不斷創新改進維護手段。

“其實,剛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機務保障工作更快捷、更規範一些。”談到自己的“小發明、小創造”,廖榮民認為,只要開動腦筋想問題,付出的努力,終歸會有收穫。

一次外場保障任務中,廖榮民在給某部件加注液壓油時,發現加油口太小,不僅無法把握油量多少,加油效率也很低下。

看到隨身攜帶的水杯上標有刻度,他靈機一動,從一台廢舊飲水機上拆下一個水龍頭,再用一根圓珠筆筆筒與水杯連接綁好,將水龍頭對準狹小的加油口。水杯中裝滿液壓油,打開水龍頭閥門,液壓油就會自動地流進去。這樣一來,就不需要拎著長嘴油壺進行傾倒,既提高了加油效率,又能隨時觀察加油量是否符合標準。

小革新、大用途,這一大膽創新得到上級認可。不久後,廖榮民改進後的成果在全團推廣運用。自此,他在創新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看到團裏新添置的紅外體溫槍,一個靈感在廖榮民腦中閃過:“人生病了體溫會變化,飛機出了故障肯定也會有變化,能不能給戰機也測個‘體溫’?”

邀請院校教員講解體溫槍原理、網上搜尋設備資料、結合維護經驗論證可行性……一個多月後,一套戰機維護紅外熱成像技術應用方案誕生,在飛機防冰加溫、油液和電氣系統檢查中得以運用。

軸承養護裝置、槳轂整流罩裝卸裝置、觸屏式流體定壓控制系統……如今,廖榮民已經取得6項國家專利,這些創新成果在機務維護保障實踐中得以廣泛運用。

前些年,廖榮民發現某型飛機加換油存在缺陷。他悉心研究外軍航空機務保障先進經驗,對當前機務保障工作進行總結思考,設計出改進設備,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該型飛機風擋雨刷長時間工作,有可能出現故障。只需調整安裝位置,則可避免這一問題……”廖榮民發現某型飛機風擋雨刷存在設計缺陷,立即打電話反饋給廠家,並提出改進建議。

數月後,廖榮民受邀參加廠家組織召開的品質評審會。會上,他根據工作中積累的一手資料、詳實數據進行彙報,得到與會專家一致認可,最終廠家按照他所提出的方案進行優化改進。

像這樣的“微創新”還有很多。過去,是廖榮民發現問題後,向廠家提出改進建議。如今,則是廠家在設計産品前,主動打電話向廖榮民徵詢意見。某飛機製造廠領導聽説他在接裝過程中,提出一連串優化設計建議,主動給團裏打電話提出要為他請功。

“機務工作看似平凡,但在逐夢強軍的征途中,小人物也有大作為!”該團副團長胡宇謙説。

今年8月,作為機務保障人員,廖榮民和戰友們一同踏上征戰“國際軍事比賽-2021”“航空飛鏢”項目的賽場。

要想在國際賽場上脫穎而出,對機務保障人員的能力素質是一次極大考驗。廖榮民與戰友們通力協作、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數據視頻資料,創新保障方法手段,幫助我參賽機組榮獲冠軍。

“軍旅生涯要找準人生坐標,托舉戰機飛翔是我奮鬥的方向”

雖然廖榮民只是一名普通士官,但作為帶教師傅的他,10多年來教出40多名徒弟——有的成為該團創新隊伍的中堅力量,走上機務保障的重要崗位;有的從排長加速拔節成長,走上更高的指揮崗位。

在徒弟葉國才眼中,廖榮民格外嚴謹較真,批評人從不留一點情面,“感謝他的嚴格要求,教會了我很多好的工作習慣,讓我紮實走好軍旅人生的第一步。”

“第一步應該幹什麼?為什麼這樣做?還有什麼好的辦法?……”那年,團裏組織新人單放考核,廖榮民把理論題庫拋在一邊,而是根據機務一線維護保障案例臨機出題。

連續幾個為什麼把葉國才考倒了。“理論是基礎,實踐才是關鍵。工作中,我們不能照搬理論,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打贏的尺規衡量工作標準。”多年來,廖榮民對徒弟們總是傾囊相授,他的工作筆記、心得體會都是公開資料,每一項絕活、每一條經驗都會與大家分享。

8年前,某型飛機機務準備檢查規範只有上級下發的文字説明。“有沒有辦法改進一下,讓大家一看就會、一學就懂?”經過反覆探索,廖榮民有了主意——把每個需要檢查的部位用相機拍下來,並在照片上對需要檢查的位置進行排序標注,再配上簡潔的文字説明。

“如果戰鬥突然打響,即使是一名新手,也能按照這份説明‘按圖索驥’,保證戰機升空。”一位領導對廖榮民的這一作法給予高度評價。

《主起落架及主起落架艙的檢查路線和標準》《某型飛機發動機檢查路線圖集標準》……由他製作的機務檢查規範至今還在使用。前不久,他還把機務檢修步驟方法、零部件拆裝過程和工作規範流程等拍攝成教學視頻,分享給全團戰友學習和研究。

“我喜歡電影《一代宗師》裏的一句話——‘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把我的所有工作經驗記下來、傳下去,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説到這裡,廖榮民的眼睛裏閃爍著光芒。

入伍17年,廖榮民先後保障過6型飛機,保障安全飛行時長近10000個小時。這些亮眼數據的背後,是廖榮民對飛行安全的執著追求。

他對事業的執著,徒弟毛鑫記憶深刻——

有一年冬天,廖榮民跟隨部隊在東北某地執行任務。冰天雪地,寒風刺骨,夜裏室外氣溫驟降。在預先機務準備工作中,廖榮民發現一個平衡活門不穩定,想要排除故障必須要擰開蓋板。

毛鑫小聲地對他説:“師父,蓋板已經被凍住沒辦法打開。這個功能用不用不要緊,飛行員不是可以手動平衡嗎?”聽到徒弟的話,廖榮民表情嚴肅地説:“這樣圖省事,早晚會出大事!”

“決不能讓故障過夜。”廖榮民脫下手套,馬上開始排除故障,結冰的螺絲不好擰,故障一處理就是一晚上。排除故障後,天邊已經泛起魚肚白,他艱難地從機艙裏爬出來,雙手已經凍得發紫。不放心的他,又圍著飛機仔細檢查了一遍。

“正是有他千萬個不放心,才有了飛行員的一次次放心。”談起廖榮民,該團機務中隊中隊長湯紹聰連連讚許。

有一年國慶節放假前夕,戰友們跟著廖榮民做預先機務準備,在飛機某系統齒輪殼體內側,廖榮民發現一條極其細微的裂紋。當時,距收班還有5分鐘,大家都在期待著食堂豐盛的會餐。

廖榮民決定機組不參加,必須立即開展排故。有人對此不理解,認為他有些小題大做。而他心裏最清楚,0.01%的故障都可能導致100%的嚴重後果。

經過進一步探傷檢查,該裂紋深度長達殼體的70%,因為有油漆層所以不易發現,如果不排除將産生難以預料的後果。廖榮民帶領大家奮戰3個多小時,成功排除故障。之後,團裏為他們重新組織了會餐。

“6次榮立三等功,其中5次都是發現重大故障隱患所得!”該團團長賈赟説,前不久,廖榮民在接裝某型飛機時又有立功表現,團裏專門向師黨委為他報請第7個三等功。

“軍旅生涯要找準人生坐標,托舉戰機飛翔是我奮鬥的方向。”廖榮民説,飛行安全是部隊戰鬥力生成基礎,在使命責任面前,他的追求是:當好飛行安全的“守護者”。

強軍夢想引領士官成長

■孫 銳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實踐歷練,鼓勵引導官兵在火熱軍事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當前,我軍正向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加速邁進,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專業崗位任職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鍛造打仗型士官人才隊伍,為軍隊建設轉型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卒子”過河能頂“車”,士官用好挑大梁。如果説軍中士兵是象棋中的“卒”,那些從士兵中成長起來的優秀士官骨幹就堪比“過河之卒”。應該講,抓士官隊伍就是抓戰鬥力,提高士官隊伍建設水準也就提高了部隊戰鬥力水準。

戰鬥力生成需要什麼樣的人,就選用什麼樣的人。打造與未來戰場相適應的高素質新型士官人才方陣,就要緊盯戰鬥力生成的關鍵要素、關鍵環節和關鍵崗位,把調整規模與優化結構、穩定隊伍與激發活力統籌起來。堅持按照戰鬥力貢獻率選用人才,嚴格考評、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確保選出人才、留住骨幹。

部隊的基礎在基層,基層的基礎在士兵,士兵的中堅在士官。用好強軍中的“士官力量”,就要讓他們唱主角、挑大梁,實現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尤其是隨著改革強軍逐步深化,士官隊伍的職責使命、發展空間和地位作用都在發生歷史性嬗變,必須堅持搭臺子、架梯子、給位子,營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濃厚氛圍,形成人才競相涌現、活力競相迸發的生動局面。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