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佈丨雲南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中國方案”
中國網10月13日訊(記者 彭瑤)中甸刺玫,是薔薇科薔薇屬的落葉灌木,僅分佈在雲南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高原。2009年,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發現了兩個中甸刺玫居群,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中甸刺玫被搶救性移栽,在經過多年的種子育苗實驗後,2016年有1500克、共約13388粒中甸刺玫種子被採到。
這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下稱COP15)第一階段會議期間,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理事長方震東分享的雲南保護極小種群物種典型案例之一。
“我們期望未來幾年能在植物園建立新的中甸刺玫種群。更長遠的計劃是讓中甸刺玫回歸到它的原産地小中甸水庫的周邊和運用於高原城區綠化、庭院美化和鄉村美麗綠籬建設,為‘美麗鄉村’建設發揮積極作用。”方震東説。
雲南藍果樹。受訪者供圖 楊文忠 攝
雲南率先提出“極小種群物種”概念
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高等植物和脊椎動物分別佔全國總種數的50%以上,並且約1/5的高等植物和1/3的脊椎動物為雲南特有或國內僅見於雲南。
然而,一些物種本身種群數量少、生境退化或呈破碎化分佈、受人類干擾嚴重、面臨著極高的滅絕風險。為此,雲南省率先提出“極小種群物種”概念,為自然界中瀕臨滅絕的動植物類群制定和實施拯救保護規劃和行動計劃。
“極小種群物種具有種群數量少、規模小、生境脆弱、易受擾動、極度瀕危等特徵。”“國家林草局珍稀瀕特森林植物保護和繁育、雲南省森林植物培育與開發利用”聯合重點實驗室主任楊文忠介紹,目前雲南公佈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有62種、動物50種。
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可提煉抗癌藥物紫杉醇的紅豆杉、可提煉神經酸有效防止阿爾茲海默病(老年癡呆症)的蒜頭果,曾僅存2個種群8株的藍果樹……雲南通過大量探索研究和實踐,形成了包括種群調查、就地保護、近地保護、種苗繁育、遷地保護、種群恢復與重建等方法措施和技術體系,讓越來越多的極小種群植物實現種群數量穩定增長和生境的改善。
“一旦確定為極小種群物種,會根據其所受威脅是人為因素還是自然因素採取對應的措施。”楊文忠介紹,極小種群植物的保護方式包括就地保護、遷地保護、近地保護、探索回歸野外等。
據了解,十年來,雲南省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00多個,系統調查極小種群植物80余種;建立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突破了36個物種的人工繁育技術,共遷地保護61種10萬餘株,回歸定植16種3萬餘株,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等67種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針對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種群恢復,雲南採取了試點開展棲息地恢復和食源地建設、探索建立保護地外重要棲息地管護新模式、發起首個野生動物全境保護網路、全面加強種群及其棲息地巡護監測等措施。
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隻增長至3000隻左右,西黑冠長臂猿由800隻增加到1300隻左右,綠孔雀、黑頸鶴等多種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通過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運用,雲南極小種群物種保護行動取得了顯著效果,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産生了較大影響,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中國方案’。” 楊文忠説。
未來將拯救保護百餘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據了解,在評價、總結和分析第一批極小種群保護名錄物種保護成效、方法經驗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雲南省對下一階段的保護工作已經有了新規劃。楊文忠透露,未來10年將聚焦百餘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開展拯救保護工作,著力實現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從物種資源收集保存到野外種群恢復壯大的根本性轉變。他還建議,新名錄應向社會大眾公開,並大力宣傳,發動社會各界關注極小種群物種保護。
或許有人會疑惑,普通人如何能夠保護瀕危植物?事實上,在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保護極小種群植物朱紅大杜鵑的過程中,發現地騰衝縣的苗圃就在調查龍江流域朱紅大杜鵑物種數量、採集種籽和插穗、開展種籽萌發和扦插試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型機構可以建立保護基地或開展保護行動,小型非政府組織可以做單個物種的保護,農戶也可以在就地保護時進行看護,或者協助採集種子育苗。” 楊文忠認為,社會力量可以參與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行動的不同環節,為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