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腳步向戰而行

■陸軍工程大學校長  王金龍

研戰知戰,方能勝戰。習主席指出,“要著力創新戰爭和作戰籌劃,緊跟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演變,緊貼作戰任務、作戰對手、作戰環境,大興作戰問題研究之風。”軍隊院校必須緊貼職能使命,堅持以戰領研、研用結合,向實戰聚焦、向部隊靠攏,為戰鬥力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向戰”的科研理念。軍事科研的宗旨就是為打仗服務、為基層服務、為部隊服務。軍隊院校科研要堅持需求主導,樹立貼近部隊、貼近實戰的科研理念,鼓勵科研人員深入部隊一線調研,找準部隊建設、訓練中的“痛點”“難點”,從源頭上把握科研立項關口。同時,軍隊院校科研要堅持超前設計。當前,世界正處於智慧化新軍事變革的孕育期,智慧化戰爭的萌芽期。軍隊院校科研人員應著眼未來戰爭演變趨勢, 著力構建智慧融合的指揮體系架構、建設人機協同的智慧作戰力量、提升以智反智的戰場防護能力,在智慧化基礎性、前沿性、戰略性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從根本上把握新一輪軍事技術革命的主動權。第三,軍隊院校科研要堅持理技融合。正確把握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術的辯證關係,把軍事理論創新建立在軍事技術支撐之上,用先進的軍事理論牽引軍事技術發展。科研人員應研深悟透智慧化戰爭的制勝機理,用前瞻的理念設計戰爭、指導戰爭,牽引技術運用;用先進的技術研發裝備、支撐戰術,促進理論創新。

突出“向戰”的科研重點。廣大院校科研人員要始終把軍隊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的迫切需要作為科研的主要任務。第一,深化作戰理論研究。科研人員只有著眼新編制裝備、新力量結構、新運用方式,在搞透現代戰爭制勝機理的基礎上,深入研究軍兵種在聯合作戰體系中的職能定位、主要任務和能力需求,才能重塑作戰指導、力量編成、指揮方式、行動方法等理論體系,為未來作戰提供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第二,突出作戰對手研究。應從戰略到戰術、從力量到裝備、從優點到缺點,加強系統分析,搞清作戰對手情報偵察、火力打擊、力量運用、作戰行動等基本方式,將戰場環境考慮得再複雜一些,把應對挑戰考慮得再週全一些。第三,推動裝備運用研究。堅持機械化、資訊化和智慧化融合發展,既要儘快補齊我軍機械化、資訊化領域的短板弱項,又要抓緊智慧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圍繞裝備作戰效能發揮,搞透裝備實戰運用規律。把專業裝備作戰運用研究引向深入,將有益成果運用於裝備訓練和戰術訓練。

實現“向戰”的科研轉化。科研創新,了解需求是起點,轉化應用是落點,只有形成閉合回路,才能有效反哺作戰訓練、服務部隊建設。軍隊院校應樹立服務部隊、服務戰鬥力的科研思想,與部隊建立聯研聯訓機制,反思成果存在的不足,精心打磨、逐步完善,努力將“成品”變為“産品”,經得住部隊實踐和實戰的檢驗,打通轉化應用的“最後一公里”。同時,軍隊院校應緊跟社會發展腳步,構建機制健全、研究佈局科學、模式方法先進、人才梯隊合理、基礎條件完善、科研作風紮實的科學研究創新體系。放眼全軍科研大格局,扶持有發展潛力和重要價值作用的項目,建立院校、社會和部隊定點互助的方法路子,幫助項目組暢通科研轉化渠道。把科研成果對戰鬥力生成的貢獻率作為科研品質的重要評價指標,完善科研評價機制,調動為戰研戰的積極性和內動力。樹立正確的科研導向,營造良好的科研學術氛圍,讓科研人員真正把保障打贏作為最高目標,當成自己科研事業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