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12月21日文章,原題:涌入中國科技中心的打工者買不起房 在8月的酷熱中,胡瑾瑾(音)在深圳某樓盤展廳外站了5個小時,希望購買一套距離市中心兩小時車程的兩居室公寓。360萬元的價格讓這套房子成為幾乎最便宜的選項,儘管這仍然讓胡女士和開計程車的父親力有不逮,但他們迫切希望在這座房價高企的城市裏立足。
經過長時間的等待後,胡女士被告知限購政策已經發生了改變:她需要在該市繼續納稅3年後才有資格購房。“我哭了”,胡女士説,“現在深圳希望吸引技術人才。或許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對這座城市已經無關緊要了。”
胡女士的經歷,反映了新一代外來者在“中國矽谷”深圳面臨的住房難題。深圳向來寬鬆的戶籍政策每年吸引多達50萬的新來者,這種人口遷徙是使深圳成為與西方相媲美的科技強市的關鍵。然而,迅猛的發展也造就了當地的高房價和低住房擁有率。深圳的房價收入比高達43.5,僅1/3的深圳居民擁有自有住房,這一比例不到上海等其他中國大城市的一半,甚至低於以高房價著稱的美國科技中心舊金山和西雅圖。
深圳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在內地排名第三,但城鎮每人平均住房面積僅為20多平方米,低於廣東省和中央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與全球許多仍在擴大的高房價城市一樣,深圳最大的問題是住房供應不足。一些深圳企業正在著手應對該問題。華為已經在距深圳90分鐘車程的東莞為該公司員工(及家屬)建設學校和公寓樓。
與中國其他城市不同,深圳已幾乎將住房開發土地消耗殆盡。有關部門正將視線投向新加坡模式。2018年深圳市政府宣佈了解決方案:計劃到2035年,60%的新增住房將是獲得政府補貼的保障性住房。但目前這一比例僅為5%,遠低於香港的49%。兩年後,有關部門仍在制定詳細路線圖,但與此同時,房價又猛漲25%。此外,深圳有關部門已在試行人才村,為技術人才提供補貼或免費住房。(王會聰 譯)